思维才是成就你的利器
所谓思维,简单来说,就是人用头脑进行逻辑推导的属性、能力和过程。拥有正确高效的思维方式,可以让人在处世处事时事半功倍,这些从古人的智慧里就可见一斑。
草船借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诸葛亮“施法”产生东风,这里体现的是创造思维。告诉我们,缺少的资源,应该利用现有的优势条件创造出来。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体现的是辩证思维。事物不是非好即坏,是好是坏很考验我们看待事物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对了,坏会变好,反过来好也会变坏。
田忌赛马是全局思维的经典案例。这种思维运用得当的人,必是将帅之才。他们总可以优化现有的资源,把控全局,发挥最大的价值,获得成功。
问题是,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人重视努力本身多过方向,重视道德本身多过技巧,重视知识本身多过方法论。
比如,看到别人写作变现,自己不管三七二十一也开始写,为人处世全凭自己一时喜恶,对生活和工作也少有规划,往往想一出是一出。
看似比一般人要热血要努力,其实真正收获的却少得可怜。总之一句话,你只是在用惯性,而不是用脑子在生活。
身边肯吃苦不怕丢丑的人那么多,我们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可以脱颖而出?这个与众不同,不会是关系,不能是学历,甚至不限于能力。
因为决定一个人成就大小的最关键因素,是思维方式的成长状态。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修炼思维,让自己越来越优秀呢?采铜在《精进》这本书里提到了4点建议。
一、大脑“断舍离”,学会简化信息。
我们每天要面对各种没有价值和没有意义的信便,它们或是无病呻吟、娇柔造作,或是充满了陈词滥调。
在这些信息日复一日的冲刷之下,我们渐渐失去了辨别和筛选精华信息的能力。我们主动或者被动地关注了太多与我们没什么关系的人事物,这些东西塞满我们的头脑,干扰着我们的思考和记忆。
只有把原本繁复的内容梳理、整合、精简完成后,我们的头脑才能腾出空间,处理其他的信息和进行更复杂更精微的思考。
而简化信息是大脑“断舍离”的最关键一步,我们既要简化外界输入的信息,也要简化我们表达出来的信息,更要简化我们一直思考着的信息。
以下4点可以帮助我们有效简化信息:
①精选可信赖的信息源。好的信息源具有好的“信息品位”,比如它们往往专注于某个领域,能提供高质量的具有深度的内容,能提供独家的信息,绝不随声附和,能获得所在领域内多位资深专家的推荐等。
②不追逐当下流行或过热的信息。网络上的热门话题多半是人为制造的营销性话题,通过迎合人们的猎奇心态来博取眼球。还有很多看上去很重大的事件诸如节庆,仪式,比赛、活动等,除了那些与你爱好相关的,大多数也与你没什么关系。
③重事实信息,轻观点和评论。事实信息既包括基于大样本调查得到的数据,也包括深入的、富含细节的描述性信息,我们获得的事实信息越全面、深入,我们的观点就越可能完备、准确。
④定期闭关,屏蔽外界纷扰。比尔盖茨·可能是地球上最忙碌的人之一了,可即便如此,他仍保持了一个习惯,就是每年抽出两个星期的时间闭关,一个人待在一个地方只看书和思考,不允许任何人因为任何事情打搅他。
二、迎接“灵光乍现”时刻,让潜意识为你工作。
美国艺术家卡梅伦,发明了一个“晨间笔记”的方法。就是每天早上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在笔记本上写三页东西。
这三页东西可以没有主题,随便写什么都可以,任何想法、灵感都可以写出来。
因为刚起床时,我们的监控者可能还没有完全睡醒。这时就可以完全依据我们内心的自己的想法去写,原本潜伏在潜意识里的想法也就可以蹭蹭蹭冒出来。
等到日积月累以后,我们就像有了充分的训练,遇到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时,也可以有意识的去关闭监控者,我们思维发散的能力就可以变得很强。
同样的方法,创意写作教授者布兰德女士也提倡过。她建议初学写作者,每天早上醒来,不看任何只言片语,然后提笔开始写作。
脑子里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可以是夜里的梦,可以是任何想说的话,甚至是一些啰嗦的话。
在写的时候充分利用潜意识,发散思维,时而久之,你就可以养成毫不费力写作的习惯。
这就是潜意识的威力,如果我们要想让潜意识更有效的工作,就必须向潜意识“投喂”足够多的材料。比如读书、旅行、多与优秀的人接触等等,这些都是我们“投喂”潜意识的有效方式。
有了这些材料以后,潜意识就会用它们不断进行重新组合,直到最好的想法实现。
三、将思维转化为图像。
人的大多数思考过程都是隐蔽而不可见的,我们只是在头脑中想,却很少将他们外化出来。如果用画图的方式来直观表示出我们思考内容,这有利于我们对所思考问题的解答。
比如我们读书的时候画思维导图,这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一是图示作为一种直观化的表达,比语言文字这种线性结构有更大的优势,它可以让复杂的关系更好的显现。
二是用图示来表达信息,分担了人脑中工作记忆的负荷,使得工作记忆有更大的活动空间,参与更深更广的思考。
这里我们需要明确的是,图形是基于所思考的内容本身,自行创造或设计,与其相匹配的图形式样。也就是不拘一格,没有一定之规。
很多人都喜欢使用思维导图,但它只不过是千千万万种图形结构中的一种。如果我们能够经常从具体的思考情境出发,去构思相应的图示,那么我们的思维能力就可以得到显著的提升。
比如流程图和结构图也可以是我们常用的图示类型。流程图表示的是一个动态过程,通常含有箭头以表示“流”的动向。结构图表示的是一个静态结构,用于显示不同部分或者因素间的结构关系。
不论是流程图还是结构图,具体表现形式又非常多样,我们可以根据需要,在实践中呈现出更复杂的形态。
四、利用工具做到周密思考。
①简单的矩阵,发现更多思考的盲区。
什么是矩阵?简单来说,矩阵是指不同维度组合的直观化显示。利用矩阵这个工具,我们可以对问题进行不同温度的分解和组合,进而提升分析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比如“乔哈里窗格”就是一个很简单又很有启发性的矩阵。如下图:
在日常的人际沟通中,我们往往会陷入这样或那样的误区,一种人习惯认为”我知道的”应该”你也知道”,所以在谈话中不会做太多的背景解释,结果给对方的理解造成障碍;
另一种人可能习惯认为“我知道的”应该“你都不知”,于是会把谈话变成单方面的灌输甚至炫耀,结果给对方造成不快。
而“乔哈里窗格”则用一种简单的2×2矩阵提醒人们,在交流时我和你之间的信息关系是复合式的。这样就会避免很多误区的出现。
②运用清单,不断地扩展思维。
清单是一种强制思考工具,当你借助清单进行思考时,你需要逐一检视清单中的每一项,并将其与标准指标进行核对。
而好的清单,是经过提炼的智力框架,帮助我们的思考至少达到基本的周密。
清单不仅可以应用在证券投资,外科手术,航空航海和安全工程等这些对思维周密性的要求比较高的领域,还可以用在我们的日常工作生活和学习中。更是有人开启了清单人生,只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
那么如何编制一份清单呢?它的基本方法是先增后减,即先尽可能地穷举一切可能项,然后再就其必要性进行仔细严格的筛选。
比如,如果想要列一个“所有可以让我开心的事”这样一个清单,就可以把各种各样甚至稀奇古怪的东西都放进去。在列这个单子的过程中,不要有任何的顾虑。
接下来,我们按照可行性、日常性的标准进行筛选,就可以把它变成一份”日常快乐指南”,然后我们坚持按照这个指南做,就可以很快乐啦。
总结一下,思维是成就一个人的利器,想要修炼思维就要做到4个方面。第一是给大脑“断舍离”,学会简化信息,包括接收到的信息和表达出去的信息;第二是迎接“灵光乍现”的时刻,让潜意识为你工作,学会发散思维;第三是将思维转化为图像,使思考更加具体化形象化;第四是利用矩阵和清单这样的工具,帮助我们进行周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