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llow heap & Retained heap

在使用内存分析工具可能会遇到两个出现频率很高的名词Shallow heap & Retained heap。下面对这两个名词进行解释。准确理解这两个名词,能帮助我们分析JAVA堆中的对象情况

在解析这两个名词之前,需先说明一下:JAVA对象大小=对象头+实例数据+对齐填充

Shallow  Size

shallow heap中文意思是浅堆,它的大小为对象自身占用的内存大小,强调不包括它所引用的对象大小。

非数组类型的对象的shallow size

shallow_size=对象头+各成员变量大小之和+对齐填充

这里的各成员变量大小之和就是实例数据,如果存在继承情况,当然要包含父类的成员变量。

注:记住不包含所引用的对象本身的大小。

数组类型的对象的shallowsize

既shallow_size=对象头+类型变量大小*数组长度+对齐填充,其中如果类型是引用类型则是4字节或8字节(64位系统),如果是boolean类型则是1字节,以此类推。

注:这里的类型变量大小*数组长度就是实例数据,强调是变量不是对象本身

Retained Size

Retained heap中文意思是保留堆,它的大小为对象本身大小(即shallow heap大小)与其所引用对象大小之和

换个说法就是当前对象被GC后,从Heap上总共能释放掉的内存,强调是GC后能释放的。即要排除被GC Roots直接或间接引用的对象。他们暂时不会被被当做Garbage

当然这里面还会包括一些java语言特性的数据存储单元,就是说实际retained size会比我们计算出来的大一点

给出两张图便于大家理解Retained heap


图1

图1中,GC Roots直接引用了A和B两个对象。

A对象的Retained Size=A对象的Shallow Size

B对象的Retained Size=B对象的Shallow Size + C对象的Shallow Size

这里不包括D对象,因为D对象被GC Roots直接引用。

如果GC Roots不引用D对象呢?


图2

此时,B对象的Retained Size=B对象的Shallow Size + C对象的Shallow Size + D对象的Shallow Size

非数组类型的对象的Retained Size

Retained Size=当前对象shallow_size+当前对象可直接或间接引用到的对象的shallow_size总和。(间接引用的含义:A->B->C, C就是间接引用)

数组类型的对象RetainedSize

数组的元素类型是引用类型

Retained Size=数组对象的shallow_size+数组中各个引用对象的shallow_size之和

数组的元素类型为基本数据类型

Retained Size=数组对象的shallow_size+数组中各基本数据类型大小之和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