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看小说多是侦探推理类的,文学小说少之又少,总觉得那些情情爱爱,家长里短的读来没有意思。
后来参加了舒明月老师的写作班,了解舒老师的人都知道,她是张爱玲的头号粉丝,无论她的书中还是课上,时长拿张的作品举例子,读多了的确也佩服起她细腻的情感,跳跃的联想,平日里也会情不自禁瞧着某处呆呆发愣,想要学她那样观察入微,可终究还是看什么是什么。
最近读起了她最有名的小说之一——《红玫瑰与白玫瑰》,是一本小说集,才发现原来她不止写物细腻玲珑,对于人物心理的描摹更是玲珑精准。
摘抄了一些书中觉得精辟的比喻拿来与大家分享。
《年轻的时候》
一个浪漫随便的姑娘,长得像跟她一个模子里印出来的,就是发酵粉放多了,发得东倒西歪,不及她齐整。
这里对人物长相的描写,不仅生动到位,还很是幽默。
《花凋》
他说话也不够爽利,一个字一个字谨慎地吐出来,像在隆重的宴会里吃洋枣,把核子徐徐吐在小银匙里,然后偷偷倾在盘子里的一边,一个不小心,核子从嘴角里直接滑到盘子里,叮当一声,就失仪了。
将一个人物的状态通过生活中某一场景的细节作为比喻,即恰到好处,又便于理解,让读者脑海中一下子就有了画面感。
《鸿鸾禧》
各人都觉得后天的婚礼中自己是最吃重的脚色。对于二乔四美,玉清是银幕上最后映出的雪白耀眼的“完”字,而她们则是精彩的下期佳片预告。
这里讲的是新郎的妹妹为新娘做伴娘,她们心里并不是太待见新娘,与她去试婚纱心思却全放在自己的打扮上。短短一句话,很精确地描绘出她们当时的心理,而将三人比作电影元素,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尤其是”雪白耀眼的完字“又与新娘的婚纱十分相称。
《红玫瑰与白玫瑰》
她低头看着自己雪白的肚子,白皑皑的一片,时而鼓起来些,时而瘪进去,肚脐的式样也改变,有时候是甜净无表情的希腊石像的眼睛,有时候是突出的怒目,有时候是邪教神佛的眼睛,眼里有一种险恶的微笑,然而很可爱,眼角弯弯的,撇出鱼尾纹。
一个肚脐可以玩出这么多花样,不知是不是张的日常写照。
《殷宝滟送花楼会》
我们的浴室是用污暗的红漆木板隔开来的一间一间,板壁上钉着红漆凳,上面洒了水与皮肤的碎屑。自来水龙头底下安着深绿荷花缸,暗洞洞地也看见缸中腻着一圈白脏。灰色水门汀地,一地的水,没处可以放鞋。活络的半截门上险凛凛搭着衣服,门下就是水沟,更多的水。风很大,一阵阵吹来邻近的厕所的寒冷的臭气,可是大家抢着霸占了浴间,排山倒海拍啦啦放水的时候,还是很欢喜的。
这一段是最喜欢的描写片段之一,对比强烈的颜色,精致的细节描写,带出来鲜明的画面感,到最后一句引进人物,却是与之前场景营造的氛围截然相反的情感,效果尤其好。
《桂花蒸 阿小悲秋》
下起雨来了,竹帘子上淅沥淅沥,仿佛是竹竿梦见了它们自己从前的叶子。
有一句也很有意思,而且也很诗意。
《郁金香》
墙上挂着些中国山水画, 都给配了镜框子,那红木框子沉甸甸的压在轻描淡写的画面上,很不相称,如同薄纱旗袍上滚了极阔的黑边。
山水画见多了,可从来没想过那沉甸甸的木框与画极不相称,感觉以后都无法直视那些画了……
《创世纪》
药房里暗昏昏的,一样冷得搓手搓脚,却有一种清新可爱。方砖地,三个环着的玻璃橱,瓶瓶罐罐,闪着微光,琥珀,湖绿。柜顶一色堆着药水棉花的白字深蓝纸盒。正中另有个小橱,放着化妆品,竖起小小的广告卡片,左一个右一个画了水滴滴的红嘴唇,蓝眼皮,翻飞的睫毛。玻璃橱前面立着个白漆长杆磅秤。是个童话的世界,而且是通过了科学的新式童话,《小雨点的故事》一类的。
抬头看到里面的一个配药的小房间,太阳光射进来,阳光里飞着淡蓝的灰尘,如同尘梦,便在当时,已是恍惚得很。朱漆橱上的药瓶,玻璃盅,玻璃漏斗,小天平秤,看在眼里都好像有一层雾……
药房的细节可以说描绘地相当细致了,仿佛一个个特写镜头一样。然而文字于画面的优势便在于它能更清晰地传达出作者的情感。每次读到张描写的这些画面,都暗暗自愧不如,平时生活中真的观察太粗糙了,因此每当提起笔想要写点什么,脑袋里只有些像素极低的画面。
今天摘录的主要是她书中的比喻手法,然而还有对人物长相的描写以及起到升华作用的感悟总结,都一样精辟,下次再一一分享出来。希望这些整理对大家的写作能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