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自行车

      这段时间,自行车又成为我们母女之间常谈的话题。女儿小时候买过两辆自行车,一辆是有助力系统的,幼儿园时期又买了辆稍大一点的无助力系统的自行车。最近又提起,是在考虑要不要入手一辆给刚上初中的女儿上放学使用。

      入手自行车,应该是件简单的事,为什么还要考虑呢?我考虑的首要因素就是安全因素。一是从家里到学校的这段路,车流量还是很大;二是孩子的骑车技术还没成熟,长大后的练习骑车,也是局限在跑完步从晋安湖公园骑回家的路程,大概一公里左右;三是曾经带她去闹市区达明美食街附近路跑,感觉她的平衡感和应急反应能力还有待提升。光从安全因素出发,我就放不下心。其次,进入初中生活的她,学习节奏较快学习压力较大,课余时间少得可怜,唯一能培养亲子感情的地方,可能就是电动车背上了。最后,也会担心一个女孩子家自己上放学,会不会被无趣的男生捉弄。所以买自行车的计划从孩子满12周岁推迟至今。

      最近又重启这个计划,是一可当锻炼身体,二是方便上放学,因为有时放学我忙得没空接她,三是只要我有空,我可以全程护送她上放学;四是孩子终究要长大,当她羽翼丰满终究是要离我远去,此时也该尝试给孩子更大的成长空间了。另外,孩子的生日也快到了,也想用这辆车作为生日礼物送给她。确定要买,便开始选车。

      记得去年同事给她孩子买了一辆很好骑的自行车,当时就想问她要地址,但一直还没行动。所以这次想起,就马上向她要微信。得知地址在我们不常去的鼓山苑小学附近,顺便也问了周边美食店,把晚餐也安排在那里。傍晚陪女儿跑完步,就骑着电动车直奔美食。但体验下来,并没有被惊艳,故不做推荐。吃完饭便去心心念念很久的自行车店,但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店内除了山地车,仅一辆城市车,而且款式和颜色也没有长在女儿的审美点上。即使老板不断推荐山地车,吆喝周边中学生都是骑那些,但依然没有打动女儿。未见时有多期待,离开时就有多失望。

    然后我们直奔迪卡侬,刚进店还碰到一位中学生模样的男生直接将单车骑进商场电梯,我原以为他也是来试骑的,后来才得知是来充气。嗯,选离家近的店,孩子需要充气维护也更方便。女儿逛了一圈儿童自行车区,看中一款城市车,被告知是儿童车。女儿悻悻地说:“还以为能再买儿童车,没想到没有合适的尺寸。唉,只能选女士车型。”“挺好的!说明我们长大了,快去看看新车型吧!”我赶紧托住女儿的情绪。换了个区域,孩子只看中一款城市车,而且只有绿色。先试骑了一圈,车感还可以,但孩子不太喜欢这颜色。店员热情地帮我们查询了库存,发现这款车型没有其他颜色,并推荐一款类似的车型,颜色为深蓝色。女儿看完图片,更中意后者。由于没有现货,我们便打算回家后到线上商城找下这款。

    果然,迪卡侬小程序官方旗舰店不仅有深蓝色那款城市车,还有孩子试骑那款的粉色系。并且比对了这两款车的不同,除了颜色,蓝色车型比绿、粉车型重1.6kg,其他性能相差无几。考虑到选车身轻一点,或许有些马路牙子需要搬动车子,孩子也更轻松一些。于是,比对之后车型可以确定下来了。至于绿色和粉色,孩子是有摇摆的。粉嫩的颜色,确实击中了少女心。但短期新鲜,长期看来,还是绿色清爽耐看。最后,孩子选择了绿色。

      我当下就下单,只等线下提货。女儿呢,便开始天天盼着她的自行车到货。

老母亲的话:

    首先,把选择权交还给孩子。买自行车的过程中,父母把关好安全性能之后,其他的不管是款式、颜色,都可以让孩子做决定。

    其次,生活中孩子有许多不如意的事,作为父母要善于观察发现这些情况,并及时做孩子的情绪容器,包容并托住孩子的情绪。如此,孩子的情绪能及时疏导,内心便不会积压太多的消极情绪,整个人也会更自信更快乐。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