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家长课复盘。
上周家长课的作业是列举出孩子的优点,每个优点都要有具体的小故事。
课后我很快完成了作业,列举出孩子的五个优点:学习好,多才多艺,喜欢笑,综合能力强,人缘好,并写一篇日更进行总结。很多朋友在我日更后面留言,说羡慕我有这样优秀的孩子,我心里也挺得意的。
但是上课发生了三件事,却让我感到非常的愧疚。
第一件事。家长课课间,一起上课的朋友们在一起讨论,他们问我说,你的孩子都这么优秀,你还用得着来上家长课堂吗?我想了一下,说,孩子学习好,成绩优秀固然让当爸妈的欣喜,但我更希望他的生活中不仅仅是学习,我想要他更多的走出去,像一个普通的孩子那样,到处去跑到处去玩。
孩子成绩优秀更多的是满足了家长的自尊心,给家长挣足了面子。学习好肯定是当今社会立足的一项重要能力,但我更希望的是孩子具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健全的心理和良好的习惯,这才会让她一生受益。
第二件事。我在台上讲完孩子的优点之后,大静老师说你所列举的孩子的优点,大部分都是关于孩子学习的,而且第一个优点其实不是优点,学习好是结果,并不是优点,优点是,比如孩子在学习中很认真、很仔细,有毅力,这才是优点。她还说,我说过并不是很在意孩子的学习,反而列举出的优点都是学习方面的,那说明我的关注点还是学习。
在听了这些之后,我稍稍有些脸红,她说的没错,说不关注学习,还是关注学习,而且把孩子学习好作为孩子最大的优点。孩子学习好是家长的幸运,而不应该成为家长炫耀的资本,在这一点上我的心态没有摆正。
第三件事。其他家长也上台展示了他们孩子的优点。这才使我真正感受到了惭愧。他们觉得我的孩子优秀,而我只写了五个孩子的优点,而他们每个人至少都有二三十条优点。他们在讲述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他们孩子身上的优点,我的孩子也有,只是我没有发现和关注。
自己的孩子那么好,而我仅仅关注到孩子的学习,其他的优秀品质都忽略掉了,我很惭愧。我也很遗憾,我没有更多地时间去陪伴孩子,这也造成了我不能及时的发现孩子的优点,然后去鼓励他,这对孩子来说是一种缺失,对我来说却是永远的遗憾。
下面是昨天课程的知识点。
一、启发式提问。
启发式提问是一种利用开放性的、探究性的问题来引导人自我探索和回答的提问方式。它的核心是:
问事实
保持冷静
让孩子自己得出结论
允许孩子说不知道
给足时间
你想听听我的建议吗
不要预设答案
当孩子打碎一个碗的时候,一般我们会怎么对孩子说呢:
跟你说过多少次,你为什么又打碎了碗?
“为什么”这个词很多时候是带有指责性质,所以并不能达到启发式提问的效果。所以当你问为什么的时候,孩子一定会沉默,或者说不知道,或者去推卸责任。
所以我应当多说发生了什么之类的问句,而不是为什么。用英语就是多说what、how,而不是why。
少用命令式而用启发式。
比如:
命令式:快点去刷牙,你怎么还不去刷牙。
启发式提问:你有什么办法可以让你的牙齿非常干净?
激发孩子潜能的五大家长黄金启发式问句:
你说呢?
还有吗?
你有什么想法?
你认为呢?
你的选择是?
二、共同解决问题
共同解决问题的核心在于要让孩子知道家长和孩子是站在一起的,而不是让孩子成为家长的对立面。家长和孩子共同的对立面应该是问题。
共同解决问题七个步骤:
1、创造交谈的安全氛围。
例句:我有件事跟你谈谈,就是XXX 这件事。希望咱们能一起找到解决办法。你愿不愿意谈一谈?爸爸保证不发脾气,不生气,咱们都保证不互相指责。”
2、允许孩子说不。
如果孩子不愿意谈,告诉他:“好!我明白。等你想听的时候咱们再谈。”核心在于不强迫孩子,给孩子安全的情绪。如果孩子同意,问:“你对这件事有什么想法?你的感觉是什么?听了孩子说完以后,又有效倾听,重复孩子的话。
3、告诉孩子自己的感受。
听孩子说完了,问孩子:“你想不想听听爸爸的感觉是什么?爸爸的感觉可能和你的不一样,这很正常,每个人的感觉都不一样。”然后诚实的告诉孩子你的感受。
4、感谢孩子的聆听。
说完以后感谢孩子:“谢谢你听我说,也谢谢你告诉我你的感受。”
5、使用启发式提问。
问孩子:“你觉得我们(你)能做什么来解决这个问题/困难?”或者使用启发式提问、不批评、不点评、不否定孩子提出的建议。
6、共同选择可行的方案。
家长和孩子一起选定最可行的解决方案,亦可以让孩子自己选择。
7、约定一个时间来回顾,表达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