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在大学还是在职场,从接触社会的时候开始算起,应该就算是社会人了。作为社会人的我们要成长成才,必然经历许多迷茫的时期。我将成长经历梳理为三个阶段,希望能够引起读者对自己的思考。
第一阶段-自我探索及自我完善
自我探索和自我完善一般是开始职业生涯的前3-5年。在这一阶段,我们会经历多重选择:是否继续考学?是否考公?是否结婚?是进入国企还是进入外企,等等。
无论选择什么,接下来就会经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迷茫:我到底该不该读研究生?我是不是不应该在体制内混吃等死?结婚生子会不会被单位边缘化?外企高强度的工作到底适不适合我?
迷茫一段时间后,我们的心便会步入正轨,开始研究并探索自我未来的成长道路。而大部分的人都淹没在了这一站,他们迷茫过后就开始了浑浑噩噩的生活,不再去想也不再去探索。
研究和探索之后,我们会发现,我原来有那么多的缺点需要去克服,那么多的习惯需要去建立。按部就班,按照自己的需求,慢慢地搭建起所需的基础。
具有共性的完善标准大概是:
对自我和他人性格的充分了解;
对自我体魄锻炼的可行性计划;
常用共有技能的熟练:如PPT、Excel、外语水平和演讲能力。
经过3-5年边工作边准备,我们几乎就可以脱胎换骨重新做人了。
第二阶段-自我价值的发掘
把自己打造完成后,在职场中的我们估计又一次陷入迷茫中,因为我们发现我对于企业来说是有价值的,这在工资中就可以体现。但是令我们迷糊的是,那我对于我自己的价值到底在哪里?
这一阶段最典型的特征是,我们在工作时会兢兢业业,到家后会感到空虚。大部分人的解决方式是:加班或变相加班。
我们经常会看到很多前辈下班了还不愿意回家,甚至公休的时候还在处理与工作相关的事情,如果排除确实是工作量大到做不完这种情况,那么剩下的应该就是陷入了自我价值迷茫期。
解决的方法其实就在问题中,就是要发掘自我的价值,不是对于工作的价值,是对自我本身的价值。这个时候可以上神器了:就是读书!
现在互联网上很火的付费APP们,其实就是变相让我们摄入有用的信息,这就是读书的变种。比如知乎的分答APP、罗辑思维的得到APP等等。
读书的种类因人而异,但是养成并保持读书习惯是这个阶段的重点,跨越第二阶段的唯一途径就是修剪甚至是重塑之前的三观。三观的重塑跟年龄大小和职位高低是没有关系的。
通过不断的阅读、阅读、再阅读,我们就会发现,生活其实并不单调,空虚只是年轻的我们不懂生活。当更多的习惯被建立,时间被更规范的有效率,第二阶段便顺利度过了。
第三阶段-连接自我与他人并创造价值
第三阶段有的人可能是不会经历的,比如那些从事高精尖行业的技术能手。但是世事无绝对,技术能手也有转型成管理人才的可能,刻意避开第三阶段,一旦转型一定是会非常痛苦。
通过人与人的连接创造价值,是第三阶段的主题。连接人与人包含至少两个内容:一是管理,一是交际。
管理是通过一群人的共同努力使得目标达成。管理者在其中的作用是督促团队成员相互协作、取长补短、创造价值。让团队成员更好地懂得自我管理,在灰暗的时候别泄气,在光明的时候别自满。
交际是一种为了满足人们社会性需求的社交活动。人与人的交际本质上是信息共享,相互沟通交流以便达到信息的互补。
管理是通过连接人与人为企业带来价值,从而为个人积累经验;交际是通过连接人与人为双方带来价值,方式虽然不同,但是殊途同归。
三个阶段简而言之就是自我觉醒,自我完善,自我发掘和连接他人。三个阶段虽然是有顺承顺序的,但是实际工作生活中遇到的情况可能并无先后,我把我的理解梳理并记录下来,就是现在这篇文章。
欢迎留言+小窗共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