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一度的亲近大海,欣赏大海和与大海对话总会有些收获。海滨度假归来,总觉得对大海有些歉疚,该写点东西。
在书房翻遍汉魏六朝诗选和唐诗宋词,关于描写大海的诗词寥寥无几,真正算作描写大海景色和触景生情的作品只找到两篇,一首是东汉三国时期曹操的《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一首是唐代白居易元和己丑年作《 题海图屏风》:“ 海水无风时, 波涛安悠悠。 鳞介无小大, 遂性各沉浮。 突兀海底鳌, 首冠三神丘。 钩网不能制, 其来非一秋。或者不量力,谓兹鳌可求。贔屃(bixi)牵不动, 纶绝沉其钩。 一鳌既顿颔, 诸鳌齐掉头。 白涛与黑浪, 呼吸绕咽喉。 喷风激飞廉,鼓波怒阳侯。鲸鲵得其便, 张口欲吞舟。万里无活鳞, 百川多倒流。 遂使江汉水, 朝宗意亦休。 ”
为什么这么多大诗人和文学家关于大海的描写如此稀少,有的作品虽然提到“海”但内容并非写海,仅仅是点到为止,并非写到大海的波澜壮阔和直抒胸臆。实际上前边白居易的《 题海图屏风》把大海描写的丰富多彩,也仅仅是从海图屏风上的画面想象出来的景象。只有挥鞭东指,马踏乌桓,海礁矗立,面海沉吟的曹孟德,一唱三叹诵出《观沧海》,留下千古佳作。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亲临大海、凭海远眺、感受大海的真情流露,是曹孟德戎马征战,实现自己政治抱负的雄心胆略的流露。
曹孟德是杰出的政治家,他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远大抱负;他也是用兵如神、诡计多端的军事家,打败袁绍和东征乌桓的胜利是他军事才能的正常发挥和见证;曹孟德又是一位文思泉涌,马背吟诗,通晓古今的文学大家,读曹操的诗很少有忧愁颓废、郁郁寡欢的烦闷之作,大都是气势如虹,文采飞扬的上乘之作。
如果给唐宋以前诸多文学诗人关于描写大海的作品成就,列个排行榜,曹孟德先生无疑首屈一指,当仁不让排在第一名。
第二名才是白乐天先生,第三是陆游陆放翁先生吧,毕竟咏出“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的佳作。
第四名给张九龄老先生合适,他的《望月怀远 》一首:“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其中留下千古名句。
第五名排到王之涣先生,因为从儿童时代我就会背诵《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尽管仅仅是提到大海,但是道出了“海纳百川”的宽广的胸怀。
第六名应当是王湾先生,虽然知名度不及李杜但是写出了“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佳句。
第七名选出知名度很高的杜牧先生,他的七言绝句:“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传颂千古,令人难忘。
第八名,我认为应当是军旅诗人岑参将军,虽然他未必看到过汪洋大海,但他扎根边疆,艰苦戍边的高风亮节,令人敬仰和尊敬。大气磅礴的吟咏出:“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的气贯长虹的苍凉劲歌!我认为只能排到前八名,宁缺毋滥,切不可拼凑充数。
这里有人要问,大名鼎鼎的李太白呢?杜子美呢?苏东坡呢?对不起,也许他们写山水、写江河湖泊、写风花雪夜、写离愁秋思、写情天恨海、写官场里巷、写忧国忧民等等均为大家之作,但是他们关于大海的描写和抒情进不了前八名。这个没有办法呀,也许是因为他们没有亲近过大海,没有与大海对话,没有在大海中畅游,所以他们的千古名作中缺少对大海的深情和眷恋吧!瑕不掩瑜,他们依然是文学泰斗,诗词领袖! 我最终要赞美曹孟德先生,他不愧为写大海的泰斗和伟才,我敬重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