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是个热闹的舞台,各色人物你来我往,无时无刻不在发出各种声音。
如果你去搜索投资的方法,可能百度能给出上千种不同的答案。但用心去看的话,其实不少投资方法都是人为想当然的创造出来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有1000个人扔硬币,每次正面朝上的人获胜。10次之后,总会有那么几个人每次都是正面朝上的。
如果你是那几个幸运儿之一,你能把“抛硬币每次都正面朝上”当作规律吗?
如果你真的认为这是你发现的伟大规律,那么你继续抛5年试试。
A股的参与者超过一亿,那么短期赚钱的股民真的能够把自己的成功归功于能力,而不是概率上的幸存儿?
或许你可以仔细看下历年业绩排名前10的基金,几乎每年都不一样。这和追捧的民间股神有什么区别呢?
股市中很多骗子,他们也利用了这一点。比如拉100个股票群,给每个群友私聊次日的强势股票。这样的妖股也很好找,不是暴涨就是暴跌,只要有一半概率就行。
只要人数足够多,总会有那么些“幸运儿”会发现对方推荐的股票次次都涨,然后心甘情愿的交费。
还有一种骗子就是像被抓的第一财经主持人廖英强这种模式。先是选取一个小盘股建仓,然后在微博公开推荐该股票。在通知后,一般当天会拉升一次,然后粉丝都觉得很厉害,追进去买入。最后廖英强在下午就反手卖出。
比如廖英强在2015年5月14日中午休市期间,在其新浪微博中推荐了清新环境,其控制的账户于荐股前买入清新环境117万股,荐股后卖出90万股,盈利190多万元。
那么我们到底怎么辨别自己是不是“幸运儿”呢?怎么防止上当受骗呢?
很简单,相信常识,一定要搞懂投资方法背后的逻辑。
相信常识,如果某个“股神”知道哪只股票必涨,会主动过来跟你说吗?
我们曾经一次又一次地见过太多的所谓股神,好景不长,从山顶上直落地面。然后才知道,离开了牛市,你什么都不是。
我们每个人的财富积累一定不要以为是你多有本事,财富积累完全来源于经济大级别的周期运动给你带来的机会。
等待大级别的机会,人的一生能抓住几次就足够了。
2
回到正题,你怎么知道自己的盈利方法不是想当然的呢?
即使某个方法在过去让你赚钱了,也许只是运气罢了。
有人发现了只要股价靠近或跌破50日均线就买入,在近两年时间里都是有效的。但如果不理解均线的内涵,很可能真的天真以为这个方法会一直有效下去。
很多价值投资者从不看财报而只是背一些价值投资的鸡汤。技术分析者也是如此,很多人可能连技术指标的基本编制原理都没搞懂。
想要从本质上了解一个指标,最好的方法就是打开指标的源代码来读,源代码一旦打开,一切神秘的东西就灰飞烟灭了。
就拿最简单的均线来说,5日移动平均线就是把最近五天收盘价的平均数连成线。
1.均线能够预测未来行情吗?
均线只是过去股价的平均值,没办法预测未来。
比如过去股价都是在5-6元的区间,那么均线也就是在这个区间。忽然有一天收盘价涨到了7元,那么短期均线会稍稍抬头,而长期均线影响不大,会比较迟钝。
因为短期均线是比较少的数字的平均值,忽然出现一个较大的数字,对平均数计算影响较大。而长期均线是很多数字的平均值,偶尔出现一个较大的数字对均值的影响并不大。
是股价决定了均线的方向,而不是由均线来决定股价的方向。股价上涨,均线就慢慢跟着上来了;股价下跌,均线也就慢慢跟着向下。
均线的作用在于指示价格运动的方向,属于趋势型指标,并不能告诉你未来会怎么样,而是告诉你现在是什么趋势。对于很多人来说,均线并不比肉眼看K线图高明多少。
2.均线代表某个时间段内的平均持股成本吗?
经常会听人说,10日均线就代表了这10天买方的平均成本,但这是不准确的,因为没有考虑成交量因素。
这只股票在某一日放了巨量,说明当天买入的人非常多,那么简单的把收盘价相加计算均值明显不能代表买方的平均持股成本。
3.均线能够作为支撑和阻力吗?
如果从均线的计算过程来看,没有任何理由说明均线有支撑或阻力作用。
很多人认为均线的支撑阻力作用,不过是巧合罢了。只要你不断调整均线的参数,总有一条均线可以支撑住股价或压制住股价。
4.均线定投法具有合理性吗?
均线定投法一般以长期均线为基准,比如价格低于250日均线就开始定投,在均线下方越远,定投金额越大。
我们还是需要回归到均线的本质,在低于250日均线的位置定投,代表着你买入的价格比最近250个交易日的收盘价的均线都要低,是一种简单的让自己买的更低的方法之一。
但是均线定投法最好能够结合估值。
如果在指数高估的时候,即使价格跌破长期均线,而随着价格的不断下跌,均线也会慢慢的往下移动,这样并不能让你买的够低。
只有在估值合理偏低的时候,当价格跌破长期均线,而价格本身向下的跌的幅度有限,所以可以让自己的买入价格相对更低。
做个小结:
均线本身并不能预测未来行情,它也没有所谓的支撑或阻力,它仅仅是勾勒出特定时间内股价的运动方向,而均线的数值大小则代表了长短期股价运动的方向,仅此而已。
3
要真正认识一个事物,不是看能说出多少它的优点,而是能不能充分认识到它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