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出生开始,就肩负着全家人的期望和满满的祝福,看起来生活环境自然是家里能提供的最好情况。
这只能停留在表面的轻松畅想,遇到现实的碰撞基本是一地鸡毛。
先说一下家庭成员的基本立场。
父辈:孙辈是年龄大了后的精神寄托,是所有生活的“快乐源泉”。调皮的孩子会带来更多的意外,也带来了更多的“热闹”可看。排斥基础教育,孙辈基础教育的时间出现了本人时间的空白,时间会很难熬。也畅想过自己的孙辈成为人中龙凤,但真的成为了龙凤,自己大概率也享受不到了。与其孙辈可能会有的辉煌时刻相比,现实的快乐更加可贵。对待孙辈像是比狗和猫更高级的宠物,最大程度的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又不自觉的弱化孩子的文化,一个每天除了吃饭就是看书的孙辈能有啥“乐子”可看?
爸爸:较多承载了社会的压力,多数倍感无奈的生活导致期望孩子能自强不息,自己是社会的砖,哪里需要往哪里搬,期望孩子成为多面手,自己就是多面手,恨不能把自己会的都教给孩子。生活上因陋就简,对孩子要求则是少年豪杰。孩子优秀可以适当减轻家庭的负担,基于收益对孩子下得去手。
妈妈:孩子的出生使妈妈饱受十月怀胎之苦,权责心理之下默认孩子的所有一切都必须由自己决定。生活上把孩子保护的好,恨不能拿个壳把孩子放里面,希望孩子能快乐生活就好,也期望孩子能人中龙凤,实在达不到也能泰然处之。
父辈主管,孩子往往成为孩子中的小霸王,期望自己是土匪或者海盗。爸爸主管,孩子往往沦为工具人,还莫得感情。妈妈主管,孩子往往成为社会上传说中的妈宝男,喜欢妈妈的控制。
健康的成长离不开所有其他成员的妥协,妥协,再妥协。。。但立场的不同又导致分歧不可能调解,都会换位思考,都还会坚持自己的立场,无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