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与灵魂皆在路上

原2019年初二比赛作文,选登于青浦报刊上。

文/氨醇氮non

旅行的意义是什么?如今许多人都愿意用仅有的空余时间,买上一张机票,收拾好行李,去往一个素未谋面的城市,与那里的人,与那里的每件事物擦肩而过。似乎这个问题是极好回答的,便是为了开拓眼界。可眼界又是什么呢?当我们用我们的双眼去扫视周围,我们走过的每一处,那些目光所能触及到的地方,便会成两次像,一次在我的眼里,一次在我的心里,在灵魂深处。

我们之所以走上那样多的路,活上那样久的年月,便是为了创造一个仅属于自己的世界,那便是我眼中世界的模样,是怎样的无边界,是怎样繁杂而富有情感。

来到北京故宫,从前的紫禁城。偌大的宫殿静默地立在斜阳之中,那宫殿中有一处小小的井。井的上头写着珍妃井,并挂着一张相片。游客将那井围起来,极力地往井里看着,好似就能将那如初开鲜花般稚嫩而动人的人儿盼出来。讲解员立在一旁,讲着落井人短暂的一生,二十四年的春秋冬夏,曾经的某一天她在这里,这个现已喧闹拥挤的地方,被夺去生的最后的希望。那是如何动人的女子,她️又犯了如何的错误,那些故事掺着真假虚实变得难以辨清。可我却真实地感到自己站在这里,真切地看着那井,井上的每一粒尘埃,每一块堆砌的石头,生出一股深切的悲哀与苍凉。似乎我看见的已与我的灵魂深处一起,一点点地疼痛起来,蜷成一团铺不平的纸。

来到台北故宫博物院,发觉里面收藏的多是一些物件,摆在玻璃柜中,封锁起来。柜中打上白色的灯光,将那物件映得光鲜亮丽,像是舞台上的表演者那般。似乎也没错,每一个来自历史的物件都是讲说者。翠玉白菜便是其中一件,相对其他精致玉器而言倒是有些朴素了。这是瑾妃的嫁妆,寄托着娘家与未出阁少女对未来生活的无限憧憬与期待。但历史已将这事定下已久,那憧憬与期待便也是烟消云散了的。没有帝王恩宠,没有大起大落,她就好似被历史遗忘,只剩寥寥几笔。那翠玉白菜小巧玲珑,四周有因光照而显出的尘埃起起伏伏。它分明只是沉默不语,就那样安静地在我面前,却觉得它的每一部分,每一滴绿漆,每一笔转折都像是在拼命诉说,诉说被历史封存了太久太久的苦痛与哀怨,像是一缕一缕的挣扎却被无限禁锢,隐忍着替它那早已化为尘土的人安久于世。

来到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那里打着昏暗的灯光,人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沉默。墙面的每一笔凹陷都是每个受难者生命的一部分,墙面上,行行列列。当一切都看起来井然有序时,我却觉得那每一笔都像是刻在心上,变得生疼。那里的视频与文献,描述着太多不堪与苦难。幸存者颤抖且沙哑的声音,字字泣血。那些罐装的泥土定是因为害怕未被记住的孤魂找不到回家的路而被摆放在这,安宁地装出家的模样,我想。那些黑白的,彩色的,昏暗的,光亮的照片描绘着他们的眉眼,一笔一笔,定不是为了诉说他们眼神的涣散与惨淡,我想。我仿佛被一切混杂的情感,冲昏了头脑,一遍遍告诉自己温暖与爱。可是这里我总是得不到心灵的慰藉,太多的仇恨与愤怒,掩盖了一切。历史课本的一带而过,是无数惨痛与悲哀,像心被剐去了一刀,抑制不住的疼痛。

当我变得不再理性,不再如此纠结人物的生平,不再愿意那样赤裸地面对史实。当我变得不再肤浅,仅仅感叹一句外貌的动人,一句命运多舛,一句人类浩劫。当我觉得那眼前的事物一点点渗透进心里,觉得情感在这一刻被真实唤醒,觉得我的心灵全部都被事物所牵动,我的眼界便不仅仅是目光所及之处,更是我内心的世界。开拓眼界也不再只是走马观花,而是内心世界的丰富,使其变得厚实而不再浅薄,是给自己的情感添了一味,甚至更多。

开拓眼界,便是给自己的眼与灵魂之间搭一座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