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镇女孩儿到香港5平米的住房,她在不断实现着自己的梦想

几个月前我通过博主“陈溥江”的探房视频,知道了一个叫做“陈可”的姑娘。

往后的很多个深夜我都会翻看她的视频,被她身上那满满的能量所吸引。

今天中午吃饭的时候,我看到她说在上班前开直播跟大家聊天儿。每看一次便很喜欢,真是一个接地气的姑娘。

陈可出身于河北省的一个小县城,全家一年的收入不足四万元。在她很小的时候,母亲就患上癌症去世了。2011年她以全县第三的成绩,考入河北衡水一中。但却发现那里是高手云集,她不断鼓励自己要更加努力学习。2014年考入华中科技大学,拿到新闻学学士的学位。

2017年陈可在湖南卫视实习,毕业后前往澳洲打工。为了能在澳洲生存下来,她一天要打三份工。2022年离开北京前往香港读研,考上香港浸会大学国际新闻学硕士。后来留在香港成为一名“港漂”,从事着自己热爱的记者工作。

她是资深媒体人,香港中英双语主持人、人物记者。曾经陈可采访过杨澜、许知远、总导演钟澍佳、雨果奖得主海漄等百位领军人物,每次采访于她而言都是一次重要的成长。当然这背后也有很多辛苦的付出,但她很少提及。

她刚来香港做记者收入不高,感觉真的很辛苦。经常是忙到凌晨才下班,但是能接触到很多优秀的人物。于她而言很满足,当然未来也有无数的可能性。

这个姑娘自信、大方的样子真的是太美丽了,看过她视频的人似乎都会被感染。

但事实上这个来自河北小县城的女孩儿,小时候很自卑。她读书时身材肥胖、皮肤黝黑,穿着很土。因为长相问题,她小时候被别人叫做“非洲野鸭”。

但后来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让自己看起来更瘦、更美、更自信。现在她画着精致的妆容、穿着高跟鞋和得体的服装,看起来自信、美丽又从容。

陈可在香港租住的房子很小,它是只有5平米的劏房。而且在9楼没有电梯,每天需要爬上、爬下。

如果是我长期住在这样的房子里,感觉会崩溃的。

但是陈可却很满足,因为有独立的卫生间。第一次进来看到这间房子有阳光洒满房间,她就觉得这是梦想的house。而且性价比很高。所以当时就没有再看其它房子。

说到这里的时候,我感觉她整个人都在发光。

她的房子虽然小,但是却收拾得很干净、整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她说自己一直都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从头到尾都没有变过。当然就没有精神上的内耗,而身体上的辛苦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内核是稳定的,你住在哪里都是稳定的。没有找到自己方向的时候,哪怕住在大house里面也是非常的难受……

她认为读书从功利的角度来说,一定是有用的。有些地方不是你的肉身先抵达的,而是你的精神先抵达。

她还说:“我现在过的生活是我之前期待的,能访问各行各业非常优秀、有魅力的人物。我觉得每天都在成长,并且这份工作还给我薪水。每一步,本身都是一种财富。”

听到陈可说这些话的时候,感觉她真的是一个内核稳定、精神富足的姑娘。

她真的好热爱自己的工作,完全没有30岁女人该有的焦虑感。她不在乎什么时候结婚、生子,只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成长。

5月8号陈溥江的探房采访的视频,有超过10万+的人看过、转发过。当然也有很多人关注了陈可的视频号与公众号,从而喜欢这个真诚、努力、上进的姑娘。

她前段时间往返深圳和香港两地看房,想给自己租一个工作室。这对于她来说是一大笔的支出,但是她坚信将来能够赚到更多的钱。看到她大晚上换乘深圳和香港的地铁,很心疼但是更加佩服这个姑娘。

她给女孩儿们一些建议:不要给自己设计那么多的枷锁和负担,因为此时此刻每一个能被我们记录的生活都只是过程,而不是结局。不要给自己过早地有限制性的信念,如果说你有什么事情要做的话,一定要开开心心地前往。

作为从小镇走出的双语主持人,陈可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懂普通人的渴望。采访吴京聊到 “坚持”,她会想起父亲在县城工厂加班的身影;对话山下英子谈及 “断舍离”,她能理解年轻人在生存与梦想间的挣扎;采访主持人杨澜,终于实现了小时候梦寐以求的梦想……

这种底层共鸣是她从县城到香港一路积累的宝贵财富,也让她始终记得自己心里最初的梦想。她的母校衡水中学,也专门为她发了一篇文章。在高考前,她也专门抽出时间为莘莘学子们加油打气。

如今陈可早已褪去青涩,在香港媒体圈站稳脚跟。从衡中校服到香港演播室,她用自己的经历证明:出身无法定义人生,小镇女孩儿通过自己的努力也可以走向更广阔的天地。而陈可的故事,也正激励着更多逐光路上的小镇青年勇敢向前。

从小镇女孩儿到香港5平米的住房,她在不断实现着自己的梦想。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