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差返京,车厢里节日气氛意犹未尽,却并不影响奔波的人忙碌搬砖。
邻座是一位白发阿姨,有种坐立难安的感觉。从上车开始就不断地打着电话,听得出对方都是同一个人——她的儿子,终于在行程过去半个小时的时候,她收起了电话。有几次看她欲言又止,可能是怕打断我写项目方案,终未开口,我主动询问她一个人这么晚了去哪里,她也就此打开了话匣:她儿子从小成绩优异,一路靠“考”过关斩将,目前在邻省组织部任职,今年参加了另一省公务员考试,不出意外的再次考中,她此次即是星夜兼程去给儿子送毕业证、政审等材料原件,以促成儿子再一次的公务员面试。当被问及已经考公上岸工作,为何又要再考?而且还是同体制内,她说这次岗位所在省份经济更发达,收入也会更高,而且希望不会向原来单位那么忙、累……期间还了解到孩子本科学医,在毕业实习期因看到导师一台手术要站十几个小时,怕以后从医太累毅然弃医从政。
孩子两易其志,均因一个“累”字,诚然,他是幸运的,不管是考公还是再考公,他都成功了。从母亲话语中可感受到她的自豪,农村出身,没有关系、资源,靠他自己、靠考试,他上岸了,在父母、亲人眼中,他值得骄傲,我也因他母亲的欣慰而欣慰。可余后我想,还有那么多没有机会“累”的学子们,他们又该当如何?
其实阿姨想跟我说的是,当她得知我跟她同到北京后,她想让我帮她在到站后叫一辆出租车,载她到另一车站换乘。她是第一次出门,凌晨在北京换乘火车(非同站)去更远的地方,颠簸一晚赶在第二天清晨将重要资料交由儿子。她担心的不是自己误车、迷路,她担心的是不能把资料按时交给儿子,可能影响他人生的重要选择……
送阿姨上出租车后,看着远去的车尾灯,我伫立良久,路灯下被寒气拉长的影子里,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父母。近年来,为了给我们照顾孩子,不知多少次,他们也曾像阿姨一样,背井离乡,踏上陌生的旅途;不知多少次,在茫然无助中迷失,不知道那个时候是否也有个人会给他们指路……
可怜天下父母心!惟愿所有父母都健康、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