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管理》:生涯开发-能力转换

一.能力转换

生涯开发,也就是将自己制定的职业规划内容付诸实际,第一步也就是实现职业生涯必须的能力转换

能力转换是在步入职业生涯前进行职业技能培养的基础,在大学内可以锻炼。

而职业技能的体系相当于能力转换两个方面的升华,初步具备从事这个职业所需的能力。

同时能力转换体系又是对职业技能体系的具体化,具体到可以落实的方方面面。

职业生涯能力转换分为专业技能管理技能

如果将来的计划是走专业路线,那需要侧重专业技能,管理路线则需要管理技能。

而编导属于核心路线,就是专业能力+管理能力。

(一)专业技能:决定你有没有条件从事这个职业,在这个专业领域内能否做好的关键要素。

深度广度两个角度分析专业能力,最理想的专业能力结构是既精通专业知识又对周边知识和其他知识了解很多。

我对“周边知识,其他知识”和专业知识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就像思维导图一样。

专业知识是主干,专业要牵扯到的专业知识就像树的枝干一样一点点发散开来

但是前提是,首先要对专业知识本身的体系有一个理解

我们大学的课程内容学什么,这些知识运用在职业过程的哪一个环节,都有一个体系在。

所以我需要了解大学在校期间内学习的所有考试课,考察课和影视导演本身有什么联系。

随后根据这些联系给这些课程创造一个知识体系,一个可以在职业过程中为我所用的知识系统。


图1:我整理的专业知识树

我按照知识的层次递进性和影视制作过程的工序,整理出两条主要的知识线。

在建立知识系统的过程中,明确每一个知识在职业生涯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很重要。

这有助于明确学习这些知识的重要性,以及在实践中灵活运用这些知识。

在这里我示例一下知识树的整理标准,给大家做一个参考。

每一门科目之间是处于一种相互递进的关系,从整体概念到具体技能,根据制作的过程排列。


图2:知识树的整理标准

专业知识的开发最主要依靠大学校园系统的学习以及自学,具体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在“职业技能”的“学习技能”一栏会进行介绍。

但是光光学习,熟悉了专业知识还不够,没有将专业知识升华为职场中用得上的具体技能,就等于一直留在象牙塔内出不来。所以需要把专业知识同之后的职场技能的系统进行联系来升华专业知识。

(二)管理技能:决定在一个团队中能否走入核心,而非单单听从命令的人。

本书对管理技能的诠释引用了徐笑君书中的一个表格,而表格内容和职场技能的很多方面都有契合。

徐笑君把管理技能分为基层,中层,高层三个阶段所需的管理技能,而三个阶层之间的许多能力存在继承关系。

而这些能力之间的逻辑联系隐藏在下文提及的SCANS的体系之中。


管理要求与SCASN体系的结合

通过把徐笑君给出的10点要求拆分和根据SCANS体系重组,得出管理技能侧重的方向和具体的内容。

管理技能需要基础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管理的知识能力以及最基础的管理经验。

业务知识技能就是专业知识技能的提升。

管理经验可以靠课内外(作业,部门社团,兼职)等机会积累,知识和能力可以根据这个体系进行系统的学习。

在职场技能中的“职场能力”一环,管理技能更加侧重于人际和对体系的了解,其中以人际更为重。

我本人适应和团队的能力都很差,更别说之后的领导统御能力,领导魅力和涉外能力。

导演这个位置需要这块能力很强,不然做人不好的后果是没人愿意合作,甚至被封杀。

而对组织的调整和革新能力则视具体情况而定。

而基础技能上更侧重思维上的技能,在推理,创新,解决,决策四步中以解决和决策为主。

而这些步骤在电影制作的流程中都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在策划阶段,需要有对市场的先见性和对项目的企划能力以及执行的决断力。

在编剧阶段,需要理解和创新能力。没有新意的剧本没人喜欢。

而在拍摄制作(解决)的过程中需要面临不少问题。

首先需要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判断力和积极的行动力。

根据徐笑君提供的几个方面,我需要寻找更加具体和合适的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渠道。

此类涉及管理学体系的方面知识,在MBA智库中都可以找到相关的付费课程。

MBA智库作为管理学平台,在我写作中查询相关资料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MBA智库

如果学校的通识课有相关的知识,那就再好不过了。

但是,通识课的选修时间是不稳定的,MBA智库的付费课程可能未必适用于大学生。

而在管理学方面,每个不同大学采用的教材版本都是不同的。

因此我暂时以大部分考研的学生都会读的马工程版管理学为基础,来填补徐笑君给出的框架的空缺。


《管理学》马工程版

能力转换的最终结果,就是把这两个方面的学习转化为以下的职场技能和职业技能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