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知道加西亚·马尔克斯是在大学董老师的外国文学课上,对这位外国老先生并没有留下太深的印象,因为在我的理解里拉美文学并没有欧洲文学那样的充满神奇美妙的魔力~但后来我发现这就是无知的可怕(*¯︶¯*)。
第二次对马尔克斯有印象是大学考研时期的男同学买了一本《百年孤独》,并且那阵子这老头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书目正是这本著名的《百年孤独》,我记得我很早就知道这本书的名字,虽然记忆早就断篇了,但是这名字总让人有种悲伤的感觉~
第三次对马尔克斯,产生的就不只印象了,在大学期间培养了读书爱好的我在当当淘书的时候看到了老头写的书,在他诺贝尔文学奖的光环影响下买了《百年孤独》。当时还觉得好贵←_←,不知道为什么看了《百年孤独》后总会想起余华的《活着》以及肖洛霍夫的《静静地顿河》,其实在我来说,很多书读过不会对细节记忆很深刻,但这三本书读过很久之后,浮现于脑海中的只有一个画面:苍凉。
对马尔克斯的作品有了第一次的接触后,我感觉我很喜欢,水到渠成的来了第二次~有一次看男神孟爷爷的节目《四大名助》时,孟爷爷在节目中提到了这本《霍乱时期的爱情》,让我深受启发,决心要买来看看,当然第二次买还是觉得很贵←_←!听孟爷爷讲的时候就感觉很震撼,但是真正到自己去看的时候才更能发现其中精髓所在。看之前就知道这是一本几乎穷尽世间所有爱恋形式的巨部,但是等我读的时候真的从心底佩服马尔克斯。阿里萨对费尔明娜不仅是爱,我还看到不甘心,执着,习惯,甚至是一种征服的欲望,一种对未知美好事物的无尽追求。阿里萨与费尔明娜在初恋时甚至连一次正式的约会都没有过,他们最多的交换爱恋的方式便是写信,这与现今的网络恋爱差不太多,所以利弊显而易见。两人都在信中把自己塑造成最完美的样子,同时把对方想象成心中的perfect person,这个时期的两人,尤其是费尔明娜,与其说是在和对方恋爱,不如说是在和自己想象中的幻觉恋爱。正是这样的现状导致了当费尔明娜在前一刻还对阿里萨充满爱与冲动,而后一刻见到现实中的阿里萨才发现他和自己脑海中的如此不同,简直是天鹅变丑小鸭。柏拉图式的精神爱恋之所以如此美好但不易,是因为多数时候你只是从对方身上提取与你心中所想有共同之处的美好,但等到现实逐步入侵的时候就会手足无措的发现: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你想象中的他和现实中的他←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