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之而弗见,名之曰微;听之而弗闻,名之曰希;抚之而弗得,名之曰夷。
三者不可至计,故混而为一。
一者,其上不收,其下不忽,寻寻呵不可名也,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忽望,隋而不见其后,迎而不见其首;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
古之善为道者,微眇玄达,深不可志;夫唯不可志,故强为之容曰:
与呵,其若冬涉水;
犹呵,其若畏四邻;
严呵,其若客;
涣呵,其若凌泽;
沌呵,其若朴;
混呵,其若浊;
旷呵,其若浴。
浊而情之,余清;女以重之,余生。
葆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欲盈,是以能敝而不成。
至虚,极也;守情,表也。
万物旁作,吾以观其复也;夫物云云,各复归于其根,曰情;情,是谓复命;复命,常也;知常,明也;不知常,忙忙作凶。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
释:
看不见的,名微;
听不到的,名希;
摸不着的,名夷。
微、希、夷三者,无法清楚的分辨度量,因此混同成了玄奥的“一”。
一,上不收敛,下不扩散,时有时无,不可名妆,又能返还成无;它被称作是不可描述之存在,不存在实物的形象;它被称作“忽望”,后不见尾,前不见首;它执掌当世之道,以统御天下万物,以此来查知自古以来的根源,它被称作“道纪”,是大道的主线。
自古擅长修行大道的人,微妙玄奥而又通达,深邃到无法记录形容;如此无法形容,只得勉强表述一下:
它是疑虑的,如同严冬趟过河水一般;
它是踌躇的,如同面对四邻苛责一般;
它是郑重的,像是身为宾客一般;
它是涣散的,就像冰之融解一般;
它是纯朴的,就像原木一般;
它是杂混的,就像浊水一般;
它是空旷的,就像峡谷一般。
它的浑浊,发展下去就会慢慢澄清消失;你要是摇动它,又会慢慢产生。
谨守这大道的,不求满盈;正因为不求满盈,才能有所缺失,不必去成就(而自成)。
达到空虚,则须做到极致;等待事物发展,要等到它的规律得以彰显。
万物独立发展,我从旁观察它的循环之道;各种事物,最终都会返回到它的根源,这叫做“情”——情势发展;情,也称做“复命”——生命之循环;复命,是通常之规律;了解通常的规律,目的明晰;不了解通常的规律,徒然辛劳而没有好结果。
了解了常,就要做到宽容;做到了宽容,就要做到公平;做到了公平,就要施行王道;施行了王道,就要符合天道;符合了天道,就要符合大道;符合了大道,则长久不断。
解:
一为道纪,微、希、夷。
守情、知常以为道。
勘:
其上不收
上:上限。
收:帛书本字如“亻收”,或可解为收敛聚合之义,与下文“忽”之渺茫辽远相合;或解做通“攸”,义为疾、短,参照“攸然而失”之“攸”。
细察其义,意在列出“一”之上下限相对应的情况;惜乎元文缺失,斯人已逝,无法确定;幸乎还有上下文可供参详,一之为物,微、希、夷,让人的理解不致产生大的偏差。
其下不忽
下:下限。
忽:按后文之“忽呵,其若海”解做茫然辽阔。
寻寻呵不可名也
寻:时常。
寻寻:有时这样有时那样,联系上下文则义为时有时无。
是谓忽望
忽望:元文缺失,因其是固有名词,不解亦可;若按下文“忽呵,其若海;望呵,其若无所止”之义,可解做辽阔深远。
与呵,其若冬涉水
与,古通豫,多疑思虑。
犹呵,其若畏四邻
犹:踌躇犹豫。
严呵,其若客
严:郑重。
涣呵,其若凌泽
涣:涣散。
凌:冰凌。
泽:古通释,融解。
沌呵,其若朴
沌:浑沌淳朴。
朴:原木未经加工。
混呵,其若浊
混:混杂。
旷呵,其若浴
浴:通峪,山谷。
浊而情之,余清
情:下文有情之表述,义为情势,即等待情势自然发展。
余:通徐,缓缓。
女以重之,余生
女:汝,或通如。
重:通動,动。
余:通徐,缓缓。
生:义为浑浊之再次产生。
是以能敝而不成
敝:缺。
不成:不用成就。
本句义为有所缺失,但不必去成就,实际已经大成。
至虚,极也
至:致,做到。
虚:空虚。
极:极致。
本句义为做到空虚就是做到了极致。
守情,表也
守情:等待情势自然发展。
表:彰显。
本句义为等待情势自行发展,使事物得以彰显。
夫物云云
云:通纭或芸。
云云:各种各样。
忙忙作凶
忙:元字为“亡巾”,似依古文字之常例,偏旁倒装,亦可写作“巾亡”,实为忙。
作:引起,导致。
凶:凶兆、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