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现代神庙

图片来自网络

下午读完《苏菲的世界》,作为搭建哲学知识基础的第一本书,看了较长一段时间。之所以选择此书打头阵,主要是因为这本书可读性很强,讲述一个叫苏菲的小女孩的哲学启蒙故事。

从苏前哲学到萨特的存在主义,通过重重故事环节的编排,作者把对哲学影响深远的哲学家大都涵盖在内。

而让我印象深刻,有当头棒喝作用的内容则在书后部分,作者通过书中角色艾伯特之口对于超自然的阐述,“这几十年来西方世界甚至受到所谓的’新宗教’、 ’新神秘主义’和各式各样现代迷信的影响。这些东西已经变成一种企业了。由于信奉基督教的人日益减少,哲学市场上就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替代产品。”

而这些产品在我们身边也是多到不胜枚举,之前成功学风靡一时,近几年也败下阵来,被“新时代”、“新生活”和“新神秘主义”之类的产品所取代。这些思想看起来很有趣,很新颖,很容易让人读后备受鼓舞。

但在作者看来,这些东西需要警惕,因为“所有这些学问加起来就像一张地图一样,虽然巨细靡遗,但问题是那块土地可能根本并不存在,而且其中有许多是想象的’虚构物’。要是休姆的话,早就一把火把它们烧了。那些书里面,有许多根本没有包含一丝一毫的真实经验。”

大家一定还记得《秘密》这本书,常年位居畅销榜首,还配有同题影片,全书结论可概括为一句话“只要心想就能事成”,并通过多个事例来证明这个结论的正确性。此书面市,犹如天意泄漏一般。我读过之后,半信半疑,真的就这么简单?只要想想就可以梦想成真?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此类的书。

那为何会出现此类书呢?又为何会如此畅销呢?

我想,是大众的需求所致,为满足需求应运而生。当物质需求逐渐被满足后,精神需求被提上日程,当大众越来越关注精神生活质量时,这类书籍自然就出现了,精神文化产品在很大程度上是时代的风向标。早几十年,当人们集中于如何填饱肚子时,即使出现此类书籍怕也是不受关注。

而近些年,为满足精神需求出现了众多标有“新”字头的文化产品。对于这些产品,如果不加审视地沉入其中,那跟见到寺庙就磕头烧香的奶奶辈们有啥区别?这些文化产品难道不是现代的神庙?当然选择这些神庙,就如同信仰宗教一般,可以不费力气地投靠一门思想之下,然后轻松填满自己饥渴的精神空杯。

但是一想到,我们只有一副身体和一个头脑,你愿意就这么轻易地把头脑交出去吗?我更愿意把思想作为阵地,学习从古至今的哲学家思想,以哲学的思辨精神把外来思想一一审视,最终形成自己的独属哲学。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很高兴又到了给好种子浇水施肥的时候了! 怀着喜悦和放松的心情回忆最近一段时间种下的好种子,虽然每天种下的都是一...
    绚风阅读 1,319评论 0 1
  • 树脂哭泣滴落 美好的时光都停在那里 你转身的那一刻,头也不回 少年的心凝固成琥珀 如何打破静美的过往 时光深处,冬...
    马流云阅读 1,235评论 1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