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轻盈干练走在清晨的大街,左顾右盼望着干净的马路,上了一辆车,只跟司机说了一句,“司机先生,去秦皇岛码头,您方便导航吗,我的手机没有APP,谢谢您呀。”
透过司机前方的镜子你看到了司机的眼睛看着你,于是微微侧向窗外,平静得想想今天的太阳和七八年前的有什么不一样,想着你是谁,在哪里,你有什么,那些年说好的初心还在吗,那些年许愿的野心得到了吗?回忆过往那些存在过的可能性,又用嗅觉品尝下当下是否做好了一些准备,准备什么,也许只有自己知道。
今天不一样的是,你很早没有这么清晨起来,如此安静,然后去参加你喜欢的秦玮老师的《商业教练》的课程。
两天的课程结束,最大的心得是给自己一个活在当下的梳理,告诉自己时间还来得及:做一个有职业教养的社会人。
如何做一个有职业教养的社会人呢?内容为王、深度思考、坚守善良。
两天的课程现场,我们收获绝非仅仅GROW MASTER、教练技术实用的依据、如何用3TRE理解工作的规律、常用教练技能、OSKAR n+1、教练项目规划的准备逻辑和细节等等这些,更重要的是从授课导师秦玮身上,我看到了一个中年男人沉淀下来的纯净和轻松。
有时候我也问自己,在我的每一次选择的工作中,是否学会了变“慢”,学会死磕,学会找到自己的优点,学会内容为王,学会了力所能及?然后问心无愧的反问自己,你把青春给了谁。
内容为王
有一些主流观点,认为要关注人,关注关系,因为社会是由人组成的。这一点,绝对没错,毕竟人和其他不一样,有属于自己的思维,和机器不一样,不是有编码组成的。
可是,我们在向外关注关系的过程中,有没有想过,这个世界不仅有人与人的关系,也有与自己关系。当一个人能够与自己和睦相处的时候,当一个人自己的世界安静了,整个世界自然就会不吵了。
唯物主义辩证法认为,内因是关键,外因是辅助。如果我们自身没有过硬的实力,再好的外界条件,也只是近在咫尺的海市蜃楼。
多数人在意的是别人的感受,他们每天画了太多时间在别人身上,用来争斗、猜忌和察言观色。如果一个人愿意在自己身上,花更多时间,不管研究什么,最后都能让自己更明白,自己喜欢谁,讨厌什么,在意什么,为什么,如此才不能被各种观点和看法打倒。
印象深刻的是这次的商业教练,和去年的优势教练有点不一样,比如课程现场少了一点默契,多了一点挑战。
比如我们的义鸿同学,知道的都明白,他人绝对不坏,也绝对算畅所欲言,要不然换做一个充满心机的,谁会傻巴巴的说一些给自己找事,略显尴尬的话。
比如在我们的秦玮老师课程现场展示多对一教练过程中,说好的是每个人问一个问题,挨个轮流,直到最后教练结束,怎么直到到同学们这里,也许忘记了规则,也许太过陶醉,仿佛说的都不是一句话。
…
以上都是一些并无恶意的突发状况,按道理没什么,强迫症患者除外。
重要的是讲台上的秦玮老师,始终和颜悦色的回答每一次的异议,并无半分被挑衅的沉默或皱眉。出于对秦玮老师本能的关注,我认真的留意过微表情,这些镇定和轻松,包括用手指拖着下巴这种举动,展现出现的纯净,是本能的,绝非技巧。
当你有实力、有底气正视这个世界时,你会听到很多声音,也会看到很多的路。谁发出的声音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内容,因为你有能力不依附外界,可以独立撑起自己的世界,那些外界只是锦上添花,也只有你知道,你值得这一路的眷顾,绝非施舍。
选择哪条路,去哪里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可以听着自己的心,好好看路上的风景。从向内看的角度,一个人最大的成功,也许不是认识多少大咖,重要的是有多少大咖愿意认识你。
换个说法,一个人最大的欣慰,也许是每一次的战胜自己,然后以此作为吸引力,作为可能被看见的理由。
也许由于工作关系,我们会联接到各种大咖、各种CEO或者什么总,从功利角度,这是好事;从心的角度,这也许是一种危险。因为不论什么关系,最终想要长久,一定是心与心的关系,与自身有关。当我们的实力,还不足以驾驭欲望的时候,这个时候就会出现天平倾斜的可能性,而一旦打破的平衡,却不是轻易能够恢复的。
举个例子,我们姑且相信那些大咖都有过硬的实力和饱和的人品,当我们还年轻的时候,有一些幼稚的举动,或是一些复杂的本事,人家阅人无数,难道看不出来吗。也许人家没必要拆穿你, 却在心里将你慎重对待或保持沉默。年少无知可以理解,如果这样的事情真发生,你说你要做多少努力,才能换回当初的为时不晚呢?
所以,越有纯净,越有魔力;越有实力,越轻松;越有骨气,越坚定。
如果一个人看外界太久了,也许时间过去了,等不再年轻的时候,再回头看自己,都不能找到真正存在过的痕迹。
所以,简单就是最大的“武器”。
深度思考
对于内心有力的人,他人的闲言碎语,只是无需打伞的稀疏雨点。
聪明人只在乎说话的人是谁,而厚道人只在乎说话人的内容是不是合理合乎逻辑的。所以,不要再说“这句话是谁说的”、“算了,不能得罪他”、“管她呢,她能干什么”类似这种话,这种表述只会让别人更快的知道你是真心缺脑子而已。
古话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不管这句话在当时孔子门生的逻辑如何理解,后人又是如何理解。说点文不对题的,我们以生活中的讲闲话为例,聊些与深度思考有关的。
场景:我们听到了有两个人在议论另外一个人…
我猜,保持清醒的头脑应该做到三点:
1.带有好奇心和辩证法。多问为什么,当下发生的环境是什么,比如讲坏话的动机是什么,是习惯性情绪,还是当时临时反应。
2.具有独立思考的方法论。能够打通【看见】,对方说的是情绪,还是事实,以及其他的声音,事实是怎么样的,这些事实是通过思考用逻辑去验证,还是用经历去感受,哪怕是经历,当时有没有以偏概全不小心冤枉了别人。
3.对于【看见】如何处理。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经历的,感性的,理性的…生活终归是自己的交付,对自己诚实,对自己负责就好,对外界放过、放下,大不了冷漠和淡然。
如此,也算处理了一堆纷繁复杂的所谓成年人世界里的窃窃私语。
以商业教练里边提到的工具为例,有GROW、CLEAR、FUEL、OSKAR…我们所有所掌握的信息,不能让我们自我绑架,不能让自己沦为百度的私生子,最好是融入自己的魂魄,浑然一体,手中无剑,心中有剑,最好心中也无剑。例如,如何区分上述四种工具的区别?
GROW更强调逻辑分析和推理;
CLEAR更强调每一步都是行为/操作;
FUEL更强调的是一种状态;
OSKAR更强调未来希望实现的一种效果,使用时需要注意情绪状态;
同理,以之前提到的职场闲话为例,现实生活中怎么根据深度思考处理呢,可以分为三个步骤:
1)先自行回忆、分析、调查了解事情发展始末原委。如果对方说的是对的,属于自己的责任和问题,自我反省和改正;如果对方吃饱了撑着,“我”处理好了,再来处理“我”的周围。
2)分清哪些是在乎的人(团队),哪些是没必要的人。对于没必要的人,随它去,相信时间和事实都是过滤网;对于在乎的人,要在合适的人召集一起,说明理由,回顾那些闲话或绯闻的当下,我们自己在那里,干了什么,没干什么,重要的是只说事件经过,不自我表扬和澄清。
3)再和那些闲话的始作俑者尝试交流,或对峙。如果可以,翻篇过去;如果继续,则此人不再出现在交际圈。
事实也证明,一个人的行为和意识,构成了自己的人品。不排除的确有些人很闲,喜欢说闲话,无中生有甚至搬弄是非,但有一个规律,那些好好过日子的人,始终好好过日子,那些讲闲话矫情的人,一直从来没变过,只是后来换了个圈子讲,甚至后来江湖上再也没有他们的传说了。
从秦玮老师商业教练上,我看到了作为一个有职业教养的社会人,应该具备的两个特点:内容为王、深度思考。我也期待,有一天能靠近我喜欢的那些人。
坚守善良
秦玮老师在其中一个案例中,
(好困,我要睡一会儿,睡醒了,再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