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有很多在国外生活的朋友,地域和时差的阻隔,让我们的来往少之又少。最近我有意联系了一下他们,也从他们口中听到了很多不一样的生活。
Sophia是我的一个高中同学,高三的时候她选择弃理从文,大学在医学院学起了中文。后来,也是翻朋友圈的时候才知道她出国的消息,好奇之下,我联系了她,想了解一下她的生活境况和心里的想法。以下,都是根据她的语音回复整理而成,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进行讲述。
01
2017年大学毕业,我动身去了泰国,还清楚地记得那天是6月7日,刚好和高考相撞。今年3月17日我回了国,没想到眨眼之间在国外已经生活了十个月。
以前的我一直都有出国的意愿,上了大学就更想要去外面看看。家里的条件不是很允许我出国留学,因此我就一直关注着各种能出国的项目。刚好我学的专业是汉语言,当时有一个去泰国的机会,可以去孔子学院做一名老师,传播汉语文化,也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这是专业带给我的便利。
2015年的时候,我去北大参加了一个暑期学校的培训,学校的环境、老师的魅力还有弥漫在学生之间的学习氛围都深深吸引了我。我很喜欢的一个大学老师恰好又是北大的博士,她给我介绍了很多关于北大的信息。了解多了以后,我对北大便逐渐产生了情愫。
后来我得知,我的一个师姐就是在泰国任教了两年,之后回国如愿考上了北大,这对于我来说无疑是一种激励。在北大读书可以说是我的一个遥远的梦想,所以选择出国也正好可以作为一个缓冲,一方面能够在经济上实现独立,另一方面我想要真正去认识我立志研读的专业(汉语国际教育),因此我做出了如出一辙的选择。来到泰国我才发现,原来我真的喜欢也适合做这一行,这就更加坚定了我留下来的想法,也给予了我考下去的动力。
02
起初来到这里最不适应的就是当地的气候,很热,也很潮,还会有很多蚊虫。但是当地人很开放、很友善,这可能与他们信仰佛教有关系。泰国是一个包容度很高的国家,它是支持外国人移民到本地的,所以好多人会选择来这里养老。在我所生活的芭提雅外国人就有很多,随处可以看到和我们肤色不一样的欧美人。
当然这里也有很多华人,有人说泰国人和我们国家的壮侗族是有相同的民族渊源的,而且他们说话也很相似,似乎是归于同一个汉藏语系。两国人,从根源上便有一种亲近感。你会发现,有很多华人会和泰国人结合,所以如今我们能在那里看到不少的华裔。
泰国的生活之于我,是丰富多彩的。由于我们在孔子课堂工作,除却周一到周五的教课任务外,我们也举办了一系列的活动。周末的话偶尔会加班,不加班的时候我喜欢在住处做一些中国菜。因为我个人不太爱吃泰国菜,所以我会去超市买一些食材,回来之后我和伙伴一起做饭做菜,还是蛮有乐趣的。
我非常喜欢学习英语,同时也面临着一些英语相关的考试,所以平时我会定期去学习一些英语的课程。作为放松的话,我会看一些视频节目,比如前段时间比较火的《歌手》,也会去做做美容,或者去我们楼下的健身房跑跑步、出出汗。
03
来到泰国之后,我最重要的改变是心态变得更为平和。之前的我由于太好强,遇到很多事情都容易焦虑。后来在泰国呆得久了,我的焦虑竟然逐渐消散了。因为泰国人做什么事情都不会太心急,他们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哉烟烟”(汉语“慢慢来,不着急”的意思)。我觉得这样的心态是值得我们去借鉴的,虽然泰国不是一个富有的国家,但是这里的人们过得非常幸福,这应该源于他们的信仰和长久以来传承下来的待人处世的方式。
还有一个改变或者说是启示,就是让我切身体会到了经济独立的意义。当一个人出国在外的时候,你就必须要对自己的生活负责,这其中最根本的一个保障就是经济的支撑。而且,当我有了自己小小的积蓄,并拿来回馈父母的时候,我内心的满足感是以前从没有体会得到的。包括在以后,我也希望自己能够坚守住这样的一个对自己负责的态度。
此外,开阔了眼界之后,我对未来的勾勒也逐渐变得明晰起来。选择变得多了,总能在权衡之中找到自己更为喜欢的生活方式。在我身边,有在泰国本地读研的,有结束任教后转至美国工作的,还有去香港发展或者回到大陆工作的。看到大家各种各样的出路,我的心里也自然坦荡许多。
04
时间过得飞快,6月份我就要前往泰国开始我的第二个任期了。12月份的时候,我想要回国考一下研究生,能顺利读研是我最期望的结果。没有考上的话,我可能会尝试着申请一下美国的大理会项目,或者转岗到其他的国家,也或者回国工作。无论是哪一种选择,迎接我的,应该都是新奇且充满挑战的生活。
国外的生活可能不会像想象的那么神秘,也是衣食住行,也有人间冷暖。这种生活,让我换了一个环境重新去思考,让我们在更广阔的视野中找寻稍不一样的自己。
泰国带给我的热情,教会我的从容,都是滋润我心灵的营养,潜移默化地修缮和补充着我的人格,我想这才是出国带给我们最大的收获。
注:以上图片均由Sophia提供,未经允许请勿私自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