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俱乐部放假,提前几天就做好了整理家务——断舍离的计划。
但当面对几乎所有用不到但不坏还能用的物品时,我居然无从下手,有一种深深的挫败感。
关于断舍离的概念2019年从兰心书院180天听书《不持有的生活》樊登读书app里均有听过,2020年还买了一本日本山下英子的纸质版书《断舍离》。也特别认可里面的观点。
码一下书里的经典内容:
断,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舍去多余的废物。离,脱离对物品的执着。现在对自己来说不需要的就尽管放手。
不管东西有多贵,有多稀有,能够按照自己是否需要来判断的人才够强大。能够放开执念,人才能更有自信。
断舍离的主角并不是物品,而是自己,而时间轴永远都是现在。选择物品的窍门,不是能不能用,而是我要不要用,这一点必须铭刻在心。
从加法生活转向减法生活很重要,并不是心灵改变了行动,而是行动带来了心灵的变化。可以说,断舍离就是一种动禅。
断舍离,就是透过整理物品了解自己,整理内心的混沌,让人生舒适的行动技术。换句话说,就是利用收拾家里的杂物来整理内心的废物,让人生转而开心的方法。
物品是一面映照你自己的镜子,它所照出来的是那个你想当作不存在、不愿承认的自己。
在如今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人们本能地将自己的需求与欲望扩大,让自己负重一万斤前行,从上学工作、结婚生子到买房买车,每经历一个阶段,就得马不停蹄地赶往下一站。渐渐地,身上肩负的压力越来越重,不舍得割舍的人与事物也越来越多。
人的大脑成了囤积杂事的储物间,倘若不及时割舍掉无用的“残渣”,不但会毁坏身体机能,还会降低一个人的幸福感与愉悦感。因此,“断舍离”这个全新的思想观念旨在帮助那些被杂物所烦扰、混沌而不自知的人早日卸下重担,迎接轻松自在的新生活。
“无能为力的事,当断,生命中无缘的人,当舍,心中烦郁执念,当离。”学会断舍离,便可以告别沉郁与烦恼,迎来崭新的生活。
断舍离——最高级的自律
“有一个夜晚,我烧毁了所有记忆,从此我的梦就透明了;有一个早晨,我扔掉了所有的昨天,从此我的脚步就轻盈了。”这是泰戈尔笔下的一段话。那被烧毁的记忆与过去不知是包袱与压力还是幸福与美好,可是不论如何辗转徘徊在今夜的十字路口,明天还是会开启新的篇章。
“断舍离的主角并不是物品,而是自己,而时间轴永远都是现在。”整理物品,舍弃无用之物仅仅是断舍离的初级阶段,调整自己的心态、改变灵魂的环境、从外表到内在,都做到焕然一新,才能离成功更进一步。
然而,人生最难做到的便是放下。人之所以会懊恼,无非就是不舍得、放不下与不愿离开。其实,放下并不等于放弃,而是一种变相的拥有,只有放下心中的欲望、贪念与执念,看淡世间沉浮,方能享受到幸福的滋味。
不少人在《断舍离》一书中找到了内心的安宁与平静,学会反省与认清自我,认识到放下才是彻底的解脱,毕竟有舍才有得,心之所想,皆是过往,不可过分沉溺。
几乎我们每个人都喜欢干净、整洁的生活。喜欢打扮清爽、居所清爽、甚至饮食清爽。
回忆爸妈、公婆、自己甚至自家的孩子,几乎都做不到对当下无用的东西:断舍离。
现在我们脱离了农村种地生活,几乎常年累月生活、工作在城镇,没有单独的农家小院储藏室。有限的居住空间里,只有出大于或者等于进,居室才能保持持续长久的干净、整洁。
童年物质极度匮乏的生活经历并不能完全成为阻碍中年后的自我修复和成长!
接纳物质匮乏的过去,享受不持有的生活。断舍离——从初级的舍弃不用的物品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