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可以肯定,所谓的世界文明,它不仅包括古代印度的佛教文化,以及古埃及文化、古巴比伦文化还有我们的中国文化。而且,中国文化是目前唯一仅存并延续的文明。
透过世界文明,中国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够屹立在世界文化之林,究其根源,当然离不开它的延续。
正是这种文明的传承,让我们从「西方文明」的谢幕中,找到了华夏文明和传统文化的坐标。
虽然中国传统文化就像一棵参天大树,遮天蔽日。它那顽强的生命力仿佛就是母亲的子宫孕育着我们在坐享其成。
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目前它在全球文化领域中所处的地位很尴尬,既没有强势可言;当然在更与主流无关。甚至,还屡次被推到落伍的深渊判为死刑。
尽管中国传统文化曾经三番五次的被当代主流文化所不屑一顾。可让人刮目相看的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不仅罕有其匹,而且在传承和宏扬的力度以及范围上,堪称势如破竹,并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再造辉煌。
【二】难怪西欧和北美很多国家突然间对我们的文化潮流和走向开始感到陌生。甚至真正体会到了所到之过,处处都透着玄机和奥妙。
我们从来不避讳,中国文化地位的特殊性和它的陈旧感。之所以它厚重就在于它源远流长,饱经沧桑。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200多年了,中国文化经历了无数的战乱,丧权辱国,割地赔款,日本侵略等等,终于建立了属于我们自己的新中国。
同时,它也跨越了探索与曲折,为谱写自己的文化篇章,在兼收并蓄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当有人曾经问我:你觉得中西方文化谁更强势一些时,我真的不知道该怎样回答这个问题。
巴比伦有空中花园,我们在山峦之巅,有万里长城;埃及有法老墓,我们有骊山脚下有秦陵。
你说谁更厉害,谁更伟大呢,其实这两者之间根本就没有可比性。就如同你说《圣诗》伟大,还是《论语》恢宏。
一个是民族信仰,一个是治国安邦平天下。我们只能在文化领域中去体验它的真谛。我们只能在精神世界里继承它的衣钵。
【三】我记得来自匈牙利的汉语言学者北山先生曾经说过: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文化与文化之间的冲突会越来越厉害;文化与文化之间的矛盾会越来越尖锐。甚至会导致战争和非常悲惨的事情发生。
因此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到底是应该互为协调,互为补充呢?还是在互相冲突的拚个你死我活,试看天下谁能敌!
其实全球化不仅是个概念,而且是我们最终必须实现的终极目标。它的出现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同样,也不会因为我们喜欢或者不喜欢而独立存。
正因为如此,我们应该毫无保留的意识到,世界上文化是多种多样的,你不可能把它简单的统一起来,你也不可能让它变成一个文化。
事实上,如果有一天全世界就只有一种文化,那么我可以肯定的告诉你,那绝对就是一场悲剧。
既使全世界人民共同生活在一个文化的屋檐下,它也必须是建立在不能消灭多样化的前提之下。
文化是为了大众服务的,但如果一个国家的文化水平,它代表着所有民众的平均水平,那就不对了。
我们应该清醒认识到,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化,是由这个国家的文化精英所定位的,如果你不能正视这一点。那才是悲剧。
【四】大众文化其实就是一种消费文化。所谓消费性文化,它必须首先是高端文化。
从长远的角度上来看,他必须是短平快,也就是说热的快冷的也快;趋势快过时也快。
如果说一个社会完全放开手,让市场去决定文化资源的配置是不可能的。
近几年来文化建设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重视,文化设施的增加与改善文化产品的大量出现,文化生活的丰富,文化资源受到重视,文化交流的蓬勃发展,其规模都是前所未有的。
但是由于人们对当今社会变化还缺少必要的认识和准备,于是急功近利,浅薄浮躁正成为文化事业的流行病。
因此弘扬传统文化还是亵渎我们的文化资源,究竟是推崇文化还是滥用文化,这就是一个我们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了。
文化它不仅是个品牌是个名片,而且,它必须对于人类的物质与精神需要同时达到满足。
特别是对于人类物质生活的有效提高,是人心的寄托与凝聚,是心智与人性的拓展,火炬与花朵都存在着人性的魅力,所以我们的生活才多姿多彩。
【五】追求文化品位,是有自己民族的境界和底线,有自己民族的志向和抱负,它不能停留在市场与传媒的炒作。也不能拘限于招牌和名片上,文化建设是一代又一代人的学习积累,它的优势就在于人类从不间断的去吸取和沉淀。
以全民的文化素质提高为向导,品牌名片与效益可能有助于文化生活的发展和前进,也可能上距离真正文化传承与积淀十万八千里。
甚至会出现对于文化传统的歪曲和贬低,问题是在于你有没有能力对文化真正的认识和敬仰,有没有最起码的文化底蕴。
正如王蒙先生曾经说过:
一个托尔斯泰的文化意义与文化贡献远远胜过1000个畅销作家。
没错,虽然一本畅销书籍可能会成为许多出版公司梦寐以求的镇山之宝,但是一部《红楼梦》的内涵和它的价值远远超过如今全世界畅销书的总和。
由此可见,文化事业和文化人才是并驾齐驱的,我们需要的不是谁更强势,因为人才是社会的经典。才是文化传承的最大优势。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