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感统?
【感统】:全称感觉统合,是视觉、听觉、触觉、前庭觉、本体感这些感觉信息输入大脑并组织起来,经过大脑的统合完成对外界的反应,感觉统合是大脑和身体协调发展的基础。
[图片]
这样的解释太专业了,班班还是举苹果 的例子吧
比如我们看到一个苹果 ,会想到什么?(会立马知道它是红色的、吃起来是甜的、硬的,摸起来是凉的……然后呢我们会做出反应要洗洗再吃,太大了吃不了……)这就是一个感觉统合的过程噢。(大脑把感觉 触觉 味觉等各通道输入的信息整合起来然后再指导我们对这些信息做出反应)
也就是,我们在生活中几乎都在不停地进行着感觉统合
而感统失调则是指外部的感官刺激信号无法在大脑神经系统进行有效的组合,而使机体不能和谐的运作。
严格来说,感统失调并不是病,但是如果出现问题不及时干预,长大后则无法改变。
0-3岁是感觉统合的形成期,3-6岁是最佳矫正期,6-13岁是弥补期(这个阶段能够改变的非常有限),13岁之后感觉统合基本定型难以矫正。
所以说0-3岁是发展感统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没有做好的事情,等到出现问题再去矫正需要花费精力更多且不一定能有好的效果。
针对3岁之前的孩子,小步在家早教课程中给出了许多训练感觉统合的方法,下面我就系统的给大家介绍一下,不同感觉出现失调的表现以及改善的方法。
【1】 前庭觉(平衡觉)
[图片]
前庭器官位于内耳,前庭觉又称为平衡觉,主要负责身体的平衡系统,对儿童语言、智力发展也有一定影响。前庭平衡功能失调的孩子,身体不灵活、双侧动作不协调、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等等。
训练前庭平衡,主要是一些和身体平衡相关的游戏。
推荐游戏:毯子秋千
这是一个非常经典的感统训练项目,需要两个家长参与,分别抓住毯子或者毛巾被的四个角,让宝宝坐或躺在毯子中心,家长轻轻晃动毯子,像秋千一样悠起来,让宝宝在这个过程中感受身体的晃动和平衡,这对前庭觉发育很有好处?
[视频]
推荐游戏:沙滩球跳跳
使用皮球来锻炼孩子的平衡能力非常适合,如果你家没有合适的球,用一个有弹性的大枕头也是可以的。让宝宝坐在上面,扶稳宝宝,利用球的弹性让宝宝跳起来。宝宝会在这个过程中,充分感受身体位置的变化,有利于感知自己的身体,先有感知才会有控制。
[视频]
推荐游戏:小飞机
家长躺在床上,将膝盖弯曲并拢,然后将宝宝肚子朝下放在家长的小腿梁上,宝宝的肩膀与你的膝盖齐平;同时妈妈握住宝宝的腋下,然后妈妈慢慢的上下移动小腿,感觉就像宝宝飞起来一样,但不要太陡。
[图片]
【2】 视觉感
人的眼睛有接收、处理和分析视觉信号的能力,大脑将眼睛接受的信号进行处理,获得有关形状、色彩、空间和动态的信息。
视觉是人类了解世界的主要信息来源,视觉感不良的孩子,喜欢长时间看电视、分不清6和9,计算能力发展也会滞后。
要训练孩子的视觉感,首先要限制孩子看电视玩手机的时间,多玩一些视觉追踪类游戏,帮助加强眼部肌肉的控制。
推荐游戏:手电光影
一个非常有趣的游戏,你可以在晚上玩,也可以白天把窗帘拉起来进行,准备一个手电筒,向地上打出光亮,让宝宝看。宝宝可能会伸手去抓,这时你可以慢慢将光移走,看看宝宝会不会跟着光亮爬行。
[视频]
推荐游戏:纱巾飘飘
随着宝宝年纪的增加,体能也越来越好,所以纱巾游戏也要升级;这次妈妈可以先拿两条纱巾来,不要太大。然后妈妈示范将纱巾揉成一团抛起来;然后观察,宝宝应该会不会模仿你,但是有可能他不会揉成一团,家长可以自己哼唱一首歌,随着音乐一起抛。
[视频]
推荐游戏:吹泡泡
用大力就会吹出很多小泡泡,用小一点力量慢慢吹则可以得到大泡泡,宝宝一定会觉得很有趣的。让他试着去抓到从高处落下来的泡泡,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让宝宝观察物体下落的过程,泡泡会飘得比别的东西更慢,宝宝才能观察得到。
[图片]
【3】 听觉感
听觉是仅次于视觉的重要感官通道,它不仅为人们交流知识、沟通感情所必需,而且使人们感知环境,产生安全感。
听觉感不良的宝宝经常对大人的话充耳不闻,记忆力差、语言发育迟缓。
其实孩子的听觉系统比较脆弱也非常敏感,受不了太大的声音,如果大人经常大声训斥宝宝他们就会出于自我保护也屏蔽掉很多外界声音。除此之外,经常玩一些听觉训练小游戏也有利于听觉专注度的提高。
推荐游戏:宝宝的沙锤
把大米或者豆子装进空瓶子中,一个简单的沙锤玩具就做好了,这种没有音高的简单乐器是宝宝音乐启蒙的不二之选。给宝宝示范下这个玩具的玩法,使劲摇晃就能有声音,这样,宝宝又get到一个新技能,摇晃,可能会开始喜欢遇到什么东西都先摇摇看有没有声音呢。
[视频]
推荐游戏:小鼓手
宝宝最爱的游戏就是敲敲拍拍,用小手发出一些声音,很多家长都觉得吵,但有时我们也要尊重宝宝的天性。找一个鞋盒或者纸箱,家长先示范敲出声音,然后让宝宝也试试。你也可以把盒子放在桌子或者沙发上,让宝宝肚子靠着沙发站着敲小鼓,如果宝宝还站不起来就坐着敲。妈妈一定要先给宝宝做示范哦!先用手敲,双手同时起落,然后再试试交替双手的方法。
[视频]
推荐游戏:找出闹钟
“叮铃铃铃铃”这是什么声音?是从哪里发出来的?让宝宝试着解决问题吧,来一场闹钟的捉迷藏游戏。如果家中没有闹钟,我们可以找其他能够持续发出声音的物品,比如计时器或者放音乐的手机。
[图片]
【4】 本体感
本体感是一个比较陌生的词汇,它指的是对自己身体的感知能力,本体感在医学上又称人体的深感觉,是全身肌肉关节的感觉输入。
本体感是一种高度复杂化的神经应变能力,也是大脑可充分掌握自己身体的能力。
正常的骨、关节及肌肉张力的感觉输入使人能够保持正常的站姿、坐姿及全身的灵活运动
本体感失调的孩子表现为坐立不安、手脚笨拙、容易摔倒、焦虑缺乏自信。训练本体感主要是通过一些大运动游戏,提高孩子对关节和肌肉的支配能力。
推荐游戏:纸箱隧道
宝宝在爬过隧道的过程中,能够明确的感受到隧道和自己身体之间的空间关系,这个联系对发展大运动和空间感很有帮助,但是1岁以内的宝宝要做到这个动作,爸爸妈妈还要动一些小心思呢,你可以在隧道的另一端呼唤宝宝的名字,告诉他可以钻过隧道找到爸爸妈妈。
[视频]
推荐游戏:爬爬跳跳
爬上高高的沙发,再跳下来,这个大运动练习对于宝宝理解高和低的概念是最直观的最有效的了,当然这个游戏对于不到两岁的宝宝来说爬上去会比较容易,再跳下来可能就不容易了,没关系,家长可以帮助他们下来,无论是帮他们爬下、拉着他的手跳下或者直接抱下来。
[图片]
推荐游戏:枕头路
家长将靠垫或者枕头集结起来,在爬行垫上组成一条枕头路,一位家长可以拿着宝宝最喜欢的玩具在路的尽头吸引宝宝,家长可以牵宝宝的手从枕头路上走过去,锻炼一下宝宝的平衡感,反复几次,如果宝宝很好的完成了,家长可以提高难度,比如只牵住宝宝一只手,看他是否能够保持平衡。
[图片]
【5】触觉感
触觉,是人类的第五感官,也是最复杂的感官,我们的皮肤遍布全身上下,可以感知包括、冷感、温感、痛感、压感、痒感等不同类型的感觉,是人类感受世界并远离危险的重要感觉。
而触感出现问题的宝宝可能表现为:抗拒身体接触以及接触皮肤的玩具,如水、沙子,喜欢打人、害怕陌生环境、胆小、不合群等。这可能都源于宝宝的触觉过分敏感,我们可以多用一些不同种类的触觉刺激唤醒皮肤,缓和这种敏感。
推荐游戏:摸摸雨
把一次性纸杯的杯底用针扎出许多小洞洞,就像一个小号的漏勺一样。舀上一杯水并拿起纸杯,被子里的水就会像下雨一样落下来,鼓励你的宝宝伸手去摸一摸雨,告诉他这个感觉就像是在摸雨一样。
[视频]
推荐游戏:刷一刷
家长要事先准备一些干净的物品,如妈妈的化妆刷,棉花,羽毛等。将宝宝仰面放在地垫或者床上,先后用这些物品轻轻的刷一刷宝宝的脸颊,耳朵,脖子,手心,脚心;这个过程中你可以发出一些声效如“唰!”重点是过程中观察宝宝的表情,喜欢还是不喜欢;尤其是刷手心时,看看宝宝会不会有意识的去抓,妈妈可以偶尔故意表现的输给他,被他抓住。让宝宝有小小的成就感哦。
推荐游戏:袋子里的橡皮泥
橡皮泥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玩法,不但干净不怕弄得到处都是,对宝宝来说还是一种全新的体验。把色彩鲜艳的橡皮泥装进密封袋,然后封口,最好能够把多余的空气压出来,这样宝宝能够更好的去感受橡皮泥的质感。试着捏一捏,戳一戳,压一压,或者放在小脸上感受一下,隔着袋子宝宝会有完全不同的感觉。
[视频]
(如果没有橡皮泥,面团也是很好的代替噢[太阳])
6个月以下可以通过【坐飞机】的游戏来锻炼。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