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现人与人的交流中总是会有人对别人知道什么东西,有一定的预设,而这个预设的基础在于这个人自己的认知。
之前一段时间很喜欢的是存在主义,整合,不矛盾,最近喜欢的是建构主义。
各种主义有各种主义的角度,不过是横看成岭侧成峰。
从前总是会希望坚定地选择一个学说,然后就去践行它,由于没有安全感,就一直在寻找这个正确。
后面发现并没有绝对正确的说法,所有不同学说,都好像是开了一个窗去看真相,没个窗看到的也都是真相,也都不是全相,我们要做的,不是非此即彼,反而是把所有的角度结合在一起,结合越多,就越靠近真相的全貌。
那么,对真相了解到什么程度,我们可以放心去践行呢?
其实并没有一个标准,践行和认知,本身就是相互依赖的,互相助长。
自由书写本身我是想要跟生活中的很多真实的触动结合在一起的,但是自己过于“虚”了。
那么太虚,太不结合实际,对我的影响是什么呢,会不会影响我的家人?会很怕最后没有一个很好的老年。
但是我允许自己漂浮在空中的前提是,我知道自己的靠山很牢固。
我希望最近3年能够存个加拿大买房的首付吧,然后也为陈龙留下一个房子,给她做靠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