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帆齐微课
(1)
那年的村子里,走到哪儿都在起屋上梁,家家户户都是喜盈盈,忙忙碌碌的。
左邻右舍都已平地起高楼,蹭蹭地往上长高,二层、三层,一家比一家起得高。
我们一家的房子,仍然,风雨不动安如山,
我家五口人,我爹娘俩人挣工分,我和弟弟分别在上高中,妹妹读初中,光学费已经是一笔不少的开支,几乎花费我爹娘的全部积蓄了,哪里还有余钱起屋呢。
突然间,我爹娘觉得,我家的房子特立独行,像是被村庄给孤立了。
(2)
其实,那个年代,村子里每家每户,都没什么钱。
爹和娘的内心排山倒海,在屋子里是坐不住了,不如去田头看看吧,俩人走来看去,那块田里麦苗青碧着,青黄不接。
想来想去,屋后猪圈里,还有一头养了3、4个月的猪,大概能卖100元。还有几只小鸡,“咯咯大咯咯大”地,每天能生个2、3只鸡蛋。
我的娘,生产队出工来不及了,一路急吼吼去挣工分,雷打不动,回家第一件就是问:猪喂了吗,鸡呢?
我记得有一天,我的弟弟割猪草伤了手,滴滴答答流淌着血,我的娘只当没看见,嘴里仍是“猪、鸡”。
弟弟一埂脖子,怒道:猪、鸡,你的眼里,我还不如一只猪,一只鸡吗?
我的娘脸都气白了,张口就骂:好你个臭小子,养了你有什么用,猪可以卖钱,鸡可以生鸡蛋,你会啥,不就是不如猪和鸡吗?
要不是我爹爹及时喝止住,娘早已张开手掌,把五指山挥在我弟弟的脸上了。
(3)
猪真是能吃啊,有多少吃多少。养大一只猪要吃许多东西,我也不是很清楚,地里要种足够的菜给猪吃,那个季节地里是山芋藤,刚好早上割一担,晚上割一担,眼看着山芋藤也快没有了。
第二天,爹娘起了个大早,让猪吃得饱饱的,俩人就用扁担,扛着猪去街买去了。
谁料,中午的时候,俩人灰溜溜又把猪扛回来了。
公家人说了,猪不满百,还差2斤。我娘告诉我,大概是猪吃太多食了,路上拉掉了。
早上出门前,用绳捆绑住,上秤秤过的,一百斤,秤还翘得高高的呢。也许是一路上,俩人扛着太沉,脚步慢了点。在收购站里,我娘好说呆说,人家就是死活不收。
当爹娘又灰溜溜扛回来时候,来回6公里,俩人累得脸都绿了。
(4)
爹和娘俩人思来想去,动了搭“会”的念头。
吃罢晚饭,爹娘开始穿门走户,他和娘商量好的,几家有些闲钱的人家。
爹爹的理由都是这样说:我家准备起屋,手头还缺点,不凑手,我想搭个会,30元一家,我来联系8家,一年两家收,帮帮忙,你看一来事?
一个星期后,爹爹正式办起了一场帮“会”。
那晚,我家准备了一桌酒菜,当时隆重的八规:炒虾仁、炒鸡蛋、肉丸子、油面筋塞肉、红烧鱼、豆芽菜顶皮蛋、雪菜肉丝面粉皮……
我娘极尽所能,宴请入会的另外7人,带着钱来赴会。
那一场“会”,我家一共收到210块钱。
至于收会的次序,谁家是第二家、第三家,当即,抓阄决定。
没有落在纸上的协议,没有借据,一切凭口头,口口相传。
如此,最后一家收会,将是四年以后,我和弟弟都已上大学了。
(5)
有了这210元钱,我家的二层楼房,也如期起高了。
至于,我的爹娘,如何为了节省每一分钱,自己去路远的窑上一砖一瓦地用手动车推回来,石灰窑上运石灰时,我的娘差点瞎了一人眼,为了去水泥厂拿散装水泥,我的娘又是用自家舍不得吃的鸡蛋,送给水泥厂的领导,才开上了票……
一砖、一瓦、一石灰、一砂子、一水泥,都是我的爹娘,利用工余时间,自己推回来的。
其中的辛酸,艰辛,说也说不完。
某一天,当我从县城的高中,回家拿生活费的时候,家里的平房,赫然变成了漂亮的二层楼房。
我的爹和娘却都瘦得不像人样……
(6)
今天,我和娘又说起当年“搭会”的事情,我随口说道,不就是借钱、还钱么。
我的娘亲极力反对,她说,你不懂的,当时答应“搭会”的,其实就是“帮会”,也是想着帮我们家哪,这钱不钱的,一切都是善意和信任。
我娘告诉我,起房子前,这七家人,又上门来,搞起了“米会”,50斤一会。
回忆往事,我的娘依然笑得开心,她说:“有了350斤大米,加上我们自己家150斤,勉强填补上了起房子时,匠人们二十多天的工期的米饭。你不想想,倘若人家不帮忙呢,当年我家怎么造得成楼屋?凡事要想着人家的好呀,人家是帮我们哪。你要记住啊,无论怎样,无论何时,我们不要忘当年这七家人家哪。”
娘万分感叹,说,要永远感激人家在那个时候替我们着想呀。
娘的眼中似有泪光点点。
无论隔了多久,善良的村人在我娘心里仍是温馨,如昨。
在人世这场行色匆匆,自顾不暇的路途中,总有人,别无他图,对你赤诚相待,总有些事,让你暖如心房。
每每,当有挚友相伴,当遇贵人相扶时,我总问自己为什么,我何德何能,值得别人为我付出?
一瞬间,我的心又有了脚踏实地的小确幸,这,就够了。
齐帆齐第三期二十八天写作营第(25)篇1825字共41633字(你曾感受过别人带给你最大的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