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还是写了那篇关于某某的倡议书,说实话对于这种东西,他一向像往常对待其他东西一样是严谨的。
但想了许久,他仍然未有头绪,一篇文章可以下手,但像这样一篇应用文体,对他来说却很难。
他不希望像别人一样,在网络上东拼西凑,也不会在文字中煽情与调动气氛。写苦痛太过矫揉,写未来太多虚妄,于是久久无法下笔。
于是在他刷了半个小时视频之后,看着流动的数字,终于选下了那颗附在人类乡愁上的星辰。
写过《恶之花》的波德莱尔写过,当你还在摇篮的时候,月亮便缓步走下云梯、无声穿过玻璃带着母亲的温和,使人永远的易于落泪。所以他想啊,人类本不能失去月亮的恩惠,却在不停点亮地上的星星。
地上的星星照亮了夜晚,却不像天上的星星一样闪烁。在其照亮夜晚的同时,也刺穿了心的故乡,消弭了存放过的童年的梦。
于是,人群开始川流不息,在身边像晃动的电影胶片,怀揣着光怪陆离和斑驳不已的颜色。像是酿酒一般,却不知最终会酿成什么颜色。
琐碎浪潮席卷了人们的生活,裹挟了人们的肉体,在奔波劳碌中剩下麻木。我们已丢的东西,不知何时才能找齐。
过去,人在月光里梦游,渴望得到亦懂得温柔。如今,人习惯了尘埃里翻滚,却忘了人间的本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