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逐教师梦,共筑中国梦中篇——“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中篇——“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母亲在农村工作了一辈子,退休后,终于和在城里上学的我团聚了。闲暇时光,母亲就和我讲自己工作的地方的风土和人情,讲那里的“小桥流水人家”、讲那里“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讲我对那里充满了无限的向往。1957年《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关于中小学毕业生参加农业生产问题》,母亲和我商量,要积极响应号召下乡参加农业生产。说来也巧,我正好分配到了母亲曾经工作过的地方,那个令母亲一辈子魂牵梦绕的地方。

        坐在绿皮火车里,我还在憧憬着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里的油菜花。可是下车一看,我才知道原来“诗和远方”都在梦里。现实太残酷了,母亲给我讲到的只是精神方面的东西,物质方面,这里太苦了。我们一众知识青年分男女分在两间土房里,吃大锅饭,喝半开的水。每天还要去修路、筑河坝、平整田地。由于身体瘦弱,我劳动了一段时间,被队长安排去了小学代课,终于来到了母亲工作时的学校,才发现,此时的学校已经和以前大不一样了。可是,我慢爱上了这份工作,我喜欢孩子们充满了渴求的眼睛,我喜欢给孩子们讲“外面的精彩”。

        日子在平淡如水中度过。我们公社分来了一个推荐上大学的名额,母亲知道我受不了这苦,于是想方设法地给我争取来了上大学的机会。可是就是临出发前的一晚,孩子们来了,拉着我的手,不让我走,乡亲们来了,难舍我离开。

      辗转反侧,一夜未眠。我不能离开我的岗位,我不能放弃这些孩子。我毅然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安心继续在公社当老师。

      岁月荏苒,日月如梭。又是一年春来到,黑发变银丝。在这里工作几十年我,目睹了农村的变化,沧海变桑田,山岭成沃野。我们的教学环境一日千里,教学成绩媲美城市,可是我要离开了,此时,我终于明白了母亲的心境!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