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7 月的夏天,一场突如其来的遗产诉讼把娃哈哈集团卷进了舆论漩涡。
三个自称是宗馥莉同父异母的弟弟妹妹 —— 宗继昌(Jacky Zong)、宗婕莉(Jessie Zong)、宗继盛(Jerry Zong),忽然在香港和杭州两地法院递了诉状,要追讨父亲宗庆后生前答应给他们的 21 亿美元信托权益,还要求分走娃哈哈集团 29.4% 的股权。
这场家族里的风波,让本就不太平的接班路,变得更难走了。
一、接班路上的暗礁:凭空冒出来的弟妹们
2024 年 2 月宗庆后走的时候,大家都觉得宗馥莉接掌大权是板上钉钉的事。这位 "长公主" 从 2007 年管宏胜饮料集团开始,17 年时间把这家企业做成了营收超百亿的规模,2021 年又当上娃哈哈副董事长,眼看着就要顺顺当当接过接力棒。
可谁能想到,父亲才走了一年半,三个美国籍的弟妹冷不丁冒出来,把所有计划都打乱了。
法庭文件里藏着不少内情:这三人的母亲是娃哈哈前高管杜建英,其实他们早就悄悄往娃哈哈体系里钻了 ——2022 年底,宗继昌、宗婕莉就当上了沈阳娃哈哈荣泰食品的董事,到 2024 年,宗继昌又陆续在天津、大理等地的子公司挂了董事头衔。
这些动作当时没多少人留意,现在看来,全是为今天抢控制权埋的伏笔。更让人意外的是,他们说宗庆后生前口头答应给每人设 7 亿美元的信托基金,还说宗馥莉在父亲走后,偷偷转走了汇丰银行账户里的 110 万美元。
二、股权争夺的漩涡:29.4% 背后的拉锯战
这场官司的要害,是股权结构可能要变天。现在娃哈哈集团的股权格局是国资占 46%、宗馥莉持 29.4%、职工持股会占 24.6%,宗馥莉靠着跟职工持股会的一致行动协议,才能稳稳掌控局面。
要是这几个弟妹真把宗庆后的遗产分走一块,股权就得变成 "国资 — 职工 — 好几个子女" 的混战局面,宗馥莉手里的权力怕是要大打折扣。
更麻烦的是法律上的弯弯绕。宗庆后 2020 年立的遗嘱明明白白写着 "境外资产全归宗馥莉",可这三个原告不认可,说遗嘱见证人都是娃哈哈自己人,没家族成员签字,程序上站不住脚。要是法院真认定遗嘱有问题,遗产就得按法定继承来算 ——《民法典》第 1127 条说了,非婚生子女跟婚生子女有一样的继承权,到时候宗馥莉能拿到多少,就难说了。香港那边的信托官司更关键,要是拿不出信托文件证明她有处置权,18 亿美元被冻着,不知道要拖到猴年马月。
三、改革阵痛与市场挑战:里里外外都是坎
除了家里闹翻天,宗馥莉接手后的改革也没少碰壁。这位 "长公主" 想让老牌子年轻化,换了许光汉、王一博代言,还搞出 AD 钙奶雪糕这种跨界产品,微博上的互动是多了 320%,可不少老顾客觉得 "不像娃哈哈了"。
2024 年推的 "薪资改革" 更棘手,要员工改签宏胜集团的合同,把 "干股分红" 改成看绩效,这下把 45 岁以上的老员工惹急了,最后只能先搁着缓一缓。
市场上的压力也不小。2024 年饮料行业前五名占了 57% 的市场份额,农夫山泉靠着水源优势稳坐头把交椅,元气森林这些新牌子又把年轻人的注意力抢走不少。
娃哈哈的老产品改来改去没太大新意,2024 年搞的 "冰柜维保计划",因为毛利才 18.7%,下面的人没多少积极性推,跟农夫山泉一年出 5 到 8 款新品的劲头比起来,明显慢了半拍。
四、代际冲突与文化割裂:新旧观念的碰撞
这场接班难,其实也透着中国第一代民营企业家传代时的普遍难题。宗庆后搞的 "家文化"—— 说好了不辞退 45 岁以上的员工,靠职工持股会拢住人心 —— 跟宗馥莉想搞的制度化管理,根本拧不到一块儿。
更深层的矛盾是两代人想法不一样:宗馥莉一门心思守着实业,她那几个弟妹早就混熟了金融资本和互联网的玩法,想法差太远,就算以后真能一起管企业,怕是也少不了天天吵架。
这三个原告的国际化背景更可能让矛盾激化。宗继昌是康奈尔大学毕业的,做跨境电商和科技生意;宗婕莉、宗继盛也常在国际资本市场上转。他们要的不只是钱,怕是还想掺和娃哈哈以后往哪走。这种 "本土实业派" 和 "国际资本派" 的角力,说不定会把这家民族企业的根都给改了。
这场接班难,也给中国家族企业提了个醒。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李秀娟教授说得实在:"传代得有足够的缓冲期",可宗庆后走得突然,宗馥莉还没把股权接稳就得仓促上阵,手里的权威自然弱了不少。
以后怎么在血缘传代和专业管理之间找个平衡点,不光是宗馥莉,所有 "企二代" 都得好好琢磨琢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