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爸的在家带个娃,就真的那么难吗?
前段时间一则关于奶爸辞职在家带娃的新闻,引发了不少网友的热议。挑战了大家根深蒂固“男主外、女主内”观念,拨动了大量网友的神经。
大多数女人看到这个视频都会马上为这个奶爸点个赞,可能很多男人看了就会有些愤愤然。但是这件事却可以上升到自由、平等、自我价值的高度来讨论。
现在社会赚钱女人也会,男人没有资格垄断。育儿不能只有女人会,男人也必须加入。君不见很多985大学的女生数量已经超过男生了,女性在职场竞争中也不输于男性,再看看现在的自媒体大咖,女性人数也是大于男性。
男主外女主内,成了多少男人不顾家庭的借口,只是把家当做了工作的庇护所。
我们总是在抱怨生活的压力太大,抱怨时间太少,没精力、没时间去陪孩子,但却总能每天抱着手机花上大把时间在抖音、微信等自媒体上,还有沉迷于那虚幻的游戏中,殊不知等你那天突然醒悟,孩子已经长大,他和你也早已渐行渐远,他不会在原地等你!
每个父母对孩子都有很高的期望,希望孩子以后能出人头地,希望孩子能够广交朋友,希望孩子能够赢在起跑线........但你想过孩子对父母的期望吗?可能他们最简单的希望就是父母双方的陪伴,而不是只能享受到母亲单一的陪伴。
每一个阶段,孩子都有他不同的成长轨迹和对父母的需求,作为父亲,都不应该缺席。妈妈在养育孩子方面付出较多,而爸爸则应该在教育方面付出更多。妈妈的气质决定孩子的格调,爸爸的视野决定孩子的格局。
“工作就是放假,出差就是休假”。如果爸爸们不能认同这一点,基本上只能说明对小孩教育的艰辛程度,还有着严重的认知匮乏。
父亲全面参与小孩的教育,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好处:
第一,可以增加夫妻感情。
试想下场景:
1、家里,妻子在照顾哇哇大哭的孩子,焦头烂额;丈夫却袖手旁观,抱着手机啃,甚至关上门大玩游戏。
2、孩子生病,妻子整宿不睡,白天独自带娃跑医院,丈夫还在加班加点拼命工作,无暇抽出宝贵时间;
如果这样的场景在家里发生多次,结果会是什么样的?可能是怨气的爆发或者埋怨的沉淀。而如果丈夫能参与其中,那么不但可以有效减轻妻子负担,更重要的是获得了一种“同情之理解”的能力。事务分担、情感认可,这是同样有资格在职场打拼的妈妈们,十分渴望得到的结果。
第二:可以排除长辈干扰。
很多长辈带小孩都存在着一些观念和方法的缺失,还停留在以往的经验里面,吃好、喝好、穿暖这是长辈带娃的三大法宝,护犊、怕吃亏更是屡见不鲜,隔代亲展现的淋漓尽致。长辈在照顾小孩上尽心尽力,但在教育以及方法上还是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时代性,这样不可避免地和现代教育发生冲突,这种冲突最终会体现在婆媳关系上,小孩教育问题也就成了很多婆媳关系的不和谐的导火线。而发生的根源在于丈夫在小孩的教育中的缺席。
爸爸如果能更多介入到小孩的教育,在和妻子的一道学习中,保持小孩教育的科学性。与此同时,客观上也为妻子建立起了一道防火墙,以避免长辈介入时对妻子的过大压力,一旦婆媳在育儿方面出现了问题,也能迅速合情合理的扑灭火苗。毕竟爸爸把很多活儿给干了,与妻子实现充分沟通,再返回与自己的母亲做沟通,整个家庭也会理得更顺,长辈方面也会更轻松。
第三:教育步骤的一致性
有小孩后,夫妻间的争吵,很多都是源自小孩,根源在于教育方向的不一致,夫妻双方在育儿学习上不能同步,丈夫平时的不参与,对孩子自身情况的不了解,关键时刻的“权威”选择,这都会伤害孩子教育一致性,面对父母教育的分歧和争吵,孩子只能是迷茫和矛盾,最终演变成自我主张。
丈夫平常更多的介入,夫妻在育儿目标方向更容易达成一致,在过程中可以根据孩子个体的特点、优劣势进行适度调整,这样给孩子明确的主脉,孩子也能清晰感受自己的人生方向。
第四:培养孩子完整的人格
爸爸妈妈对孩子的投入,可以让孩子更频繁地获得关注和关心。科学研究表明,“童年时期曾遭受彻底忽视的孩子长大后,极有可能无法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从出生开始,如果父亲可以投入更多照料孩子,母亲可以获得一定程度解放,这样母亲心情会更开心。母亲的微笑对孩子的影响极大,一个成天哭丧着脸的母亲不可能带出性格乐观开朗的孩子。当然,这一判断同样适用于父亲。
同样因为爸爸个体的特点,爸爸的陪伴和玩耍能给孩子培养出更加独立、勇敢、自信的性格。让男孩少些娇气,女孩多些安全感。
随着孩子长大,学习压力、社会压力都会接踵而来,家就是一个给孩子安全感的港湾,在孩子不能承受的时候,父亲的陪伴能给孩子更大的安全感,可以为他们挡住更多的风雨,给他们一个健康的成长空间。当他们翅膀足够硬了的时候,就是放出去飞翔的时候。
当奶爸这个词不再成为时代的热点,而是理所当然,这才是给予女人真正的自由和平等。
婚姻需要共同经营,只因为我们是夫妻。
孩子需要共同陪伴,只因为我们是父母。
“一个人事业上再大的成功也弥补不了教育子女失败的缺憾!”
——李嘉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