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得好“秋冬进补,来年打虎”“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
按照中国人的习惯,秋冬时节,尤其是寒冬,是给身体“进补”的大好时机。冬令补益没错,完全符合传统的养生之道,但是如果不因人而异、不辨明体质,一味进补,很可能会让补品成为“毒药”。
那么冬令进补,如何补才能起到真正进补的目的,而且还不会伤害身体呢?这就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有虚才有补。身体就像庄稼地一样,土地不肥沃,桩稼发黄,收成不好。施肥过多多,庄稼也发黄,甚至没有收成。
其次,不是凡肉必补。说到进补,很多人马上会想到大鱼大肉类高脂肪、高蛋白质的食物,认为进补就必须要有肉,没有肉的进补就不是补。的确,各种肉食类,羊肉、鸡肉、牛肉、猪肉、鱼虾等各具进补的特色,如羊肉最为滋补,鸡肉脂肪含量少,牛肉、猪肉补益气血等。不过纵使这些肉食有百般的滋补效果,也不应天天吃肉、顿顿有肉。另外,有些人虽然需要进补,却不适宜吃肉食。气虚、阳虚、阴虚、特禀体质的人,多吃些肉类食物可以提升机体免疫力,增强体质。但痰湿、湿热体质者,如果冬季再大量吃肉,只会加重湿热之邪对身体的伤害,是因为肉类食物不易被胃肠消化吸收,吃过之后,如果不能及时被消化掉,就容易生湿、生热,所以反倒会加重湿热。而一些素食,如银耳、莲藕、梨、白扁豆、山药、薏米、红枣、黑木耳、核桃、杏仁等,看似没有补益作用,但是对于阴虚燥热的人来说,食用这些食物可以滋阴润燥、生津止渴,所以这些食物属于补益之品。
再次,稀有、贵重的药物并不一定就是最好的补品。一提起进补,很多人马上就会把目光聚焦在贵重的药物上,如野山参、鹿茸、冬虫夏草、龟甲胶、燕窝、鱼翅等,这些药物的确有补益的功效,但是补益时却要针对不同的体质,体内湿热过重的,便不宜再用这些来补益,否则会加重湿热。
进补不仅要补,还要通。如果一股劲的补,肝脏、肾脏以及肠腑等不畅通,则排毒、排尿、排便不畅,体内积聚大量毒素,便会让补益反其道而行。所以,在补益的同时,还要搭配着吃一些诸如胡萝卜、葡萄、无花果、黄瓜、冬瓜、黑木耳、海带、糙米、蜂蜜等食物,以帮助排毒,使通道处于畅通的状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