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郊是中国著名古典神话小说《封神演义》重要人物,是纣王长子,殷商太子,纣王次子殷洪的哥哥,次子殷洪为庶出,与殷郊兄弟情深,兄弟二人均为姜王后所生。妖姬妲己立后位之后,用计害死了殷郊母亲姜王后。殷郊激愤之下欲杀妲己,惹怒了纣王。纣王命晁田、晁雷持龙凤剑诛杀殷郊兄弟,被方弼方相所救。在逃亡途中,殷郊兄弟和方弼方相分别,最终被追兵捉住。纣王命将殷郊兄弟在午门外斩首,两子人皇之命,气运隆盛,头顶红气冲霄,引得原始天尊座下十二金仙之二,太华山云霄洞赤精子、九仙山桃源洞广成子前来相救,二仙遂仙游路过朝歌城,将他们兄弟二人救下。殷郊遂拜广成子为师,留在九仙山学艺。
后来殷郊艺成出师,奉命下山,协助武王伐纣。临行之前,殷郊在山中吃了仙豆,化为三头六臂,并得广成子传授方天画戟、番天印、落魂钟、雌雄剑等数样法宝。还发下毒誓,言若日后助纣,愿受犁锄。
殷郊下山后,收服温良、马善,后遇上申公豹,被申公豹挑唆,果然改了念头,弃周助纣。得知其弟殷洪死讯,决意为弟报仇。于是殷郊违背誓言,帮助张山(张山,封神演义中人物,商纣王麾下的大将,三山关总兵,是邓九公的交代官,善用一口大刀,本领出众,被邓九公称为"一勇之夫",有勇无谋而且不懂法术。)攻打西岐。殷郊在阵前生擒黄飞虎、黄天化,打伤哪吒,结果被二郎神杨戬看破来历。
西岐因而请广成子下山,殷郊仍不从命,几乎打伤恩师。在众仙家的帮助下,四面埋伏终于把殷郊逼入岐山。最后燃灯道人施法,用玉虚杏黄旗、玄都离地焰光旗、西方青莲宝色旗、瑶池素色云界旗,将其引入岐山,把殷郊夹在山上,身子夹在山内,头在山外。让武吉推犁上山,犁了殷郊,使他应验了自己的誓言。
殷郊死后,阴灵不灭,托梦于纣王:“父王!孩儿殷郊为国而受犁锄之厄。父王可修仁政,不失成汤天下;当任用贤相,速拜元戎,以任内外大事。不然,姜尚不久便欲东行,那时悔之晚矣。孩儿还欲诉奏,恐封神台不纳,孩儿去也!”。可惜纣王被妲己所惑,未能醒悟。
武王灭商后,姜子牙封神,封殷郊为“值年岁君太岁之神”。
太岁就是天上的木星,它每十二个月运行一次,所以古人称木星为岁星或太岁,它既是星辰,也是神祇。原著中姜子牙曰:“特敕封尔殷郊为执年岁君太岁之神,坐守周年,管当年之休咎。”这里虽说明了这个神位基本职责,即为掌管一年之内的祸福吉凶,但还没有完全说出他的重要性。值年太岁乃诸神中最有权力的年神,掌管人们一年的祸福,主宰全年运程。太岁神因在所有神祗中影响力最大,素有“年中天子”之称。
殷洪被救后师从赤精子,赤精子着殷洪执紫绶仙衣、阴阳镜、水火锋下山,辅助姜子牙,却不甚放心,担忧殷洪中途心变,殷洪发誓:“弟子若有,四肢俱成飞灰。”谁知下山后竟被半路杀出的申公豹巧言说动,昧了誓言良心,转掉过矛头去打姜子牙,赤精子下山苦劝不听,因其欺师灭祖,叛离玉虚,违背誓言,将其引入太极图化为飞灰而死。
殷洪死后被封为“五谷神”。 “五谷神”,听名字即可知道他的作用不凡。“五谷”,即为五种谷物,古代有多种不同说法,最主要的有两种:赵歧注释《孟子》“五谷谓稻、黍、稷、麦、豆也”,郑玄注释《周礼》“五谷,麻、黍、稷、麦、豆也”。两者的区别是:前者有稻无麻,后者有麻无稻。古代经济文化中心在黄河流域,稻的主要产地在南方,而北方种稻有限,所以“五谷”中最初无稻。
五谷是百姓生存之必需食物,而殷郊作为主宰五谷生长的神仙,不可谓不位高权重。民间对“五谷神”的祭祀供奉,历来就香火鼎盛绵延不绝。女娲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是华夏民族的人文始祖,相传她抟土造人,创造了人类社会;五谷神则大地上使五谷丰登,同样是功德无量,而且滋养的是女娲的子孙。封神榜原著说:却说二位殿下殷郊、殷洪来参谒父王──那殷郊后来是“封神榜”上“值年太岁”;殷洪是“五谷神”:皆有名神将。正行礼间,顶上两道红光冲天。娘娘正行时,被此气挡住云路;因望下一看,知纣王尚有二十八年气运,不可造次,暂回行宫,心中不悦。从原著中可知,殷郊被封为“值年太岁”,殷洪被封为“五谷神”,这两个神职有何厉害之处,竟红光冲天敢阻断女娲娘娘云路,而且救了父亲纣王的性命。
农村拆房屋讲究用犁头先划一下。原因就是殷商太子殷郊助纣为虐,逆天而行,被姜子牙和燃灯道人引入岐山受犁耕而死,封为值年君太守,俗语说不在太岁头上动土,用犁耕大概是惊退太岁保平安之意吧,按封神传说说殷郊受犁耕而死,因而怕犁头。
民间建房立木,正梁需经木匠精心制作,正中画个太极图,借之“驱邪”、“镇煞”。梁上还要贴上书写“姜太公在此”、“紫微星在此”等内容的红纸贴。今天的这些迷信做法,表达了老百姓的美好愿望,与封神演义的某些传说可能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