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轨道

前一阵子意识到自己不正常,虽然下班了满脑子还是我的老板,她几乎占据了我的上班时间和我的周六的夜晚,非常像往昔意难平的一个恋人。一旦大脑有一些间隙,我就会想她的某一句话到底是不是意味着某个意思,我的哪一句话哪一个举动,让她产生了某种行为。这跟我想那个爱而不得的男人的思路一模一样。以至于我不再想那个男人,开始想我的老板。她像一个折磨我的现任,让我失去了自己的生活,让我思琢如何做才能得到她的欢心。让我反思我哪个地方没有做好,哪一次话没有说好,哪一次会没有开好。跟思考某一次约会穿什么衣服,戴什么耳环,今天对方到底更想吃虾还是烧烤一样。花了一些必要的时间,但是没有什么必要的结论。

我意识到这样不对时,是我连周六的午休间隙的梦里都是压抑的工作上下铺场景,恐怖的工作+拥挤的空间,毫无个人隐私的集体生活,还有貌似还在校园的场景,都让我恐惧。我开始自救了,以往我会求助我的那位朋友,现在我求助deepseek,它让我记录下来,一有这样念头就记录下来,它让我做工作与生活仪式感的隔离。我能做到的是把手机和电脑放到客厅,我到房间里,只看书。deepseek这个话题被我养成到已经需要重新开启对话的地步,之前的对话已经暗黑到它让我立马辞职了。我重新开始寻找一个精神领袖了,把我的男神置换成毛教员,开始读“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以斗争求团结”,这跟我在刚到深圳时去信基督,去受洗一个道理。大概就是溺水者的游泳圈就是不同的教义。而今天,我依然没有自己什么信仰,我并不信仰上帝创造了世界,我也不相信某一个人救了所有人。但,只是想抓住一个东西。

之后我又把之前读的哲学和心理学又反复挑出来,其实回顾所有过程,我发现什么都没有解药,当下的感受痛苦拧巴,扭曲都是存在的。不会因为你懂了,你知道毫无意义它们就减弱,只是此消彼长。那些刻意休的假,做的假性隔离也是暂时的,9天的长假1天就能打回原形。而我,真正如果自由,如果毫无压力,我会做什么,还是没有答案。现在的我只是能回答初中时跟奶奶一起在绿色的满是大豆的田间的问题,你长大了一定要争气。而,然后呢?之后,每一个阶段都有试要考,都有选择要做。等终于毕业,还是要选择留在哪里呢?在这个过程中,不过是定下来工作、住所,开始积攒下一个阶段所需要的安全感。无论是男朋友、婚姻、房子、孩子,都是这些设定里的安全感。好像有了这些配置之后就隐身了,就可以安全地往前走了。而经过一段一段地,挣扎反抗,最终也不过是每一关都打了,每一关都没有打好。恍恍惚惚到了现在,忽然间觉得没有什么目的和意义了。一些事情成了一些日常的坚持,好像是因为之前觉得有意义。而现在我都开始质疑了,质疑读书,还没有质疑健身。好像读了再多,也没有更有眼光和心胸能让自己过得舒服一些。以往哪些麻醉剂也都失效了,过得一半麻木一半清醒,仿佛是被过度压缩了。

最近,我下载了冥想的app,在某个公园的长椅上摘下眼镜,放下手机,让自己闭上眼睛,感受微风。不知不觉睡着了,感觉像是准备发酵的面团一样,需要时间醒一醒。而我给自己设定的温度、设定的时间都太短了,着急着要去做什么,却不知道到达之后会怎样。那么,然后呢?这个世界上,能关爱自己的人都会越来越少,而曾经关爱我的人现在也都步入老年,需要我的支持,我并没有力气去支持他们,我还想着能有人支撑我。如果,能勉强把自己撑过去,也就还算好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