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JB 190-1986《特性分类》标准发布至今,在军工产品中贯彻已有30余年,对保证产品质量,满足用户需求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在贯彻落实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有些人读了GJB 190还是搞不懂如何进行特性分析;有些单位开展了特性分析结论却是没有关重特性(关键特性、重要特性的简称,下同);有些项目确定了很多关重特性等等。究竟应该如何开展特性分析,应该设置多少关重特性呢?今天,我们就来说说特性分析这点事儿。
一、特性分类的概念
根据GJB 1405A-2006《装备质量管理术语》的定义:
特性分类:根据特性的重要程度,对其实施分类(分为关键特性、重要特性和一般特性)的过程。关键特性:指如果不满足要求,将危及人身安全并导致产品不能完成主要任务的特性(两个方面:一是不能完成主要任务,二是危及人身安全)。重要特性是指如果不满足要求,将导致产品不能完成主要任务的特性(只有一个方面,不能完成主要任务)。
关键件:含有关键特性的单元件。重要件:不含关键特性,但含有重要特性的单元件。单元件:构成产品的基本单元。注:单元件可包括零件、固定连接件(如焊接件、胶接件等)、为完成某种功能而不可分开的初级装配件。
关重特性的定义比较清楚,但关重件(关键件、重要件的简称,下同)的定义都指向了单元件,也就是说,关重件都是针对不可拆分的零件、固定连接件和初级装配件等,不包含部件、组件、产品、分系统、甚至系统。为什么是这样呢?
特性分析识别关重特性的初衷是为了从众多的特性中找到关键的20%,严格控制其形成过程,以保证最终产品的质量。为了能够对关重特性的形成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关重特性一定是非常具体的特性(如尺寸、重量、表面粗糙度等),这些特性对应着单元件的加工、装配、调试等具体环节,所以关重件都应该是零件、固定连接件和初级装配件。试想一下,如果把分系统的某个宏观特性(如导航功能)定为关重特性,把导航系统定为关重件,控制的范围就非常大了,工作量可想而知,也就失去了识别关重特性的意义了。
所以,关重特性一定是某个具体的特性(如尺寸、重量、电压等),不能太宏观(如导航功能、控制功能),关重件一定是单元件,不能是组件、部件、产品、分系统或者系统。
二、特性分类的内容
QJ 3230-2005《产品特性分类分析报告编写规定》给出了特性分类分析的流程。其中的特性分类分析包括技术指标分析和设计分析两部分内容。
1)技术指标分析
技术指标是依据产品预定的使命,对其规定的要求进行分析,内容包括:①分析该产品在执行任务期间规定完成的全部功能;②分析该产品每一项功能所要求的持续工作时间;③分析在适合该产品使命要求的极端环境条件下,产品可能承受的环境变化范围;④分析产品在使用中维修的可能性及产品在恶劣条件下能进行哪些维修;⑤分析产品各种可能的失效模式、失效模式发生的概率、控制失效模式的方法,以及产品是否允许部分或完全失效,失效对完成产品使命的影响。
技术要求分析的对象主要是最终产品及其组成部分的技术条件或技术要求,从任务要求的角度识别关键特性和重要特性。
2)设计分析
设计分析是对产品能否承担其使命以及有效地完成其使命所需具有的质量指标进行分析。内容包括:①分析材料性能对产品性能和质量的影响,所选择的材料对于保证完成其规定使命所起的作用;②分析加工、装配、试验和检验过程对材料性能和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所带来的危害以及不易观察和检测的影响;③分析哪些尺寸、参数及公差对互换性最为重要;④分析为了满足较高级装配件的需要而应提出的协调性要求,如装配件之间的尺寸、重量和电源要求等;⑤分析产品的使用周期和设计寿命,分析哪些因素决定其寿命;⑥分析失效的类型及失效对产品性能、人身、财产的安全等方面造成的危害;⑦分析产品在正常使用、运输和储存中能否对人身、财产的安全造成危害;⑧分析产品是否采用裕度设计(如采用并联储备设计时,可能适当降低其特性类别)。
设计分析的对象主要是组成产品的零部件以及产品图样(包括零件图、装配图以及各种略图),主要从零部件的材料、工序、尺寸公差、失效、安全等方面把关键特性、重要特性细化明确到具体的参数指标,为后续选择检验单元和进行过程控制提供依据。
3)确定关重特性
完成了技术指标分析和设计分析后,我们该以什么标准判定哪些是关键特性、重要特性,而判定的流程又是什么样呢?GJB
190没有给出详细的指导,幸运的是,我们从QJ 3230-2005《产品特性分类分析报告编写规定》和一些参考资料上找到了部分指导文件,供大家参考学习。
依据QJ 3230-2005《产品特性分类分析报告编写规定》,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可确定为关键特性:①特性如达不到设计要求或发生故障,会迅速导致系统或主要产品失效,造成人身伤亡或重大经济损失;②加工难度达、成本高、生产周期长;③特性超差后无法返修,导致产品报废,经济损失达,或超差后难以检查,返修工作量大。
具有下列条件之一的可确定为重要特性:①特性如达不到设计要求或发生故障,导致产品不能使用或不能完成预定任务;②互换性要求极为苛刻的单元件;③难以采购或价格昂贵;④零件使用量超过了产品零件总和的20%以上。
白帆、吴燕在《浅谈军工产品研制中特性分析报告的编制》一文中提出了一种确定关键特性、重要特性的流程,如下图所示。其中可能性描述的“经常发生”、“偶然发生”、“很少发生”、“极少发生”的等级划分依据GJB/Z 1391-2006《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指南》故障模式发生概率。
4)选定检验单元
选定检验单元是依据技术指标分析和设计分析所需保证的关键或重要特性,以及该特性在零件或装配件上检验的可能性和经济性,进行综合分析后选定。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可被选定为一个检验单元:①最终产品;②维护和修理最终产品所需的备件;③从使用或安全的角度出发要求更换的产品;④仅在使用条件下才能决定其性能的产品(即必须进行破坏性试验);⑤在较高级装配后不能检验、修理和更换或需要高成本方能检验、修理和更换的产品。依据选定的检验单元,确定关重件的清单(注意,前面确定的关重特性,此处确定的关重件)。
三、特性分类的补充
1)特性分类时机
GJB 190明确了开展特性分类的要求,却没有明确特性分类的时机,实际上,在军工产品研制过程中,方案论证时就应该根据产品研制总要求中明确的战术技术指标,把技术指标要求落实到各系统、分系统之中,再逐级分解到组件、部件、零件之中,为关重特性提供依据。在工程研制阶段结束之前,形成特性分析报告和关键件、重要件清单,并进行相应的管理和控制。
2)特性分类部门
GJB 190明确产品的特性分类由设计部门负责,但考虑到设置关重特性、关重件的后续工作是为了在研制、生产中加强过程管控,这些过程都需要工艺、生产部门的参与,并且工艺、生产部门对后续加工、装配、试验等工序更为熟悉,加入到特性分类过程中非常必要。所以特性分类应由设计部门牵头、工艺、生产部门共同参与。
3)特性分析对象
特性分类是一个识别关重特性、关重件的过程,关重特性可以针对系统、分系统、设备、组件、部件和零件,从系统到分系统、再到设备、零部组件,关重特性可以逐级进行传递,直至定位到最底端的零件、连接件等。但有两点需要注意:①系统、分系统、设备、部组件都可以有关重特性;②关重特性应该是一个具体的参数,不能是宏观的一个功能。
关重件只能是零件、固定连接件或初级装配件等,不能指向系统、分系统、设备、部组件等;软件也可以作为关重件存在,但需要明确其具体的管控方法。
4)特性分类结果
GJB 190中,对关键件、重要件的数量未提出相关要求,QJ 3230-2005明确要求:关键件、重要件数量应控制在最小数量;很多文章也明确要求对关键件、重要件进行数量控制,避免关键件、重要件过多,导致设计难度增加,生产管理成本上升,研制周期拉长等一系列问题,这主要是因为设计人员不理解关重件的涵义造成的。
但目前更普遍现象却是,设计人员对关重件内涵有初步了解,知晓关重件过程控制复杂、容易出问题,就想方设法避免设置关重特性和关重件,使得本应该设为关重特性、关重件的部分没有设置,也就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后期导致了质量问题的发生。
王冬梅在《简议产品特性分类》一文中提出了设置比例的建议:一个产品中,零件图、装配图中的关键件一般不应超过其全部零件、部件总和的4%,重要件不超过其零件、部件总和的6%。一个产品中,简图和技术条件中的关键特性一般不超过其全部单元件和特性的3%,重要特性不超过其全部单元件和特性的4%。在一个配套产品或组件内的关键件(特性)和重要件(特性),一般应控制在其全部特性的5%~10%以内。可以供大家参考使用。
四、特性分析和FMECA结果
GJB190提到的关键件、重要件,可称为质量关键件、重要件,与可靠性文件中提到的“可靠性关键件、重要件”既有区别又有关联。质量关键件、重要件要求在产品图样和技术文件中作出标识,便于在设计、生产、检测过程中实施重点质量控制,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 (FMECA)方法按严酷度、故障发生概率等分析得到的可靠性关键件、重要件,其根本目的是发现产品的各种缺陷与薄弱环节,并采取有效的改进与补偿措施,以提高产品的可靠性水平,如对Ⅰ类故障模式要求降额等级选Ⅰ级,并注意采取热设计、容差设计等措施。
前者是从特性入手分析出关重特性时再定位到单元件上,后者是按产品约定层次从单元件入手进行分析,它们均以“是否影响安全及任务完成”为判断准则。所以,确定关键件、重要件清单要从全局出发,统筹考虑“特性分析”和“FMECA”的结果,最终得出关键件、重要件清单。
五、最后的话
特性分类是一个确定关重特性、关重件的过程,关重特性可以针对系统、分系统、设备和零部组件,但关重件只针对零件、固定连接件或初级装配件等。特性分析的内容包括:技术指标分析、设计分析、确定关重特性、选定检验单元等内容。特性分析工作应从方案论证开始,在工程研制阶段结束前完成;关重特性、关重件数量要适宜,不能太多或太少;确定关重件要综合考虑特性分析和FMECA的结果。
从第一性原理出发,特性分类识别关重特性、关重件的目的是为了找出关键的20%,严格过程控制,从而保证产品质量。所以,在进行特性分析的过程中,一定要以这个目标为指引,才能保证特性分类的合理性。
参考文献:
GJB 190-86《特性分类》
QJ 892-85《航天产品特性分类与管理》
QJ 3230-2005《产品特性分类分析报告编写规定》
章越超、欧阳平、余康《<特性分类>标准的实施与思考》
王冬梅 《简议产品特性分类》
李冬青《型号产品关键特性和重要特性分类与标识》
白帆、吴燕《浅谈军工产品研制中特性分析报告的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