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卫兵步行串联日记
【11】
【11】到西安
1966年12月16日 红星公----终南
全天行程 45公里 全部行程 818公里
昨天晚上没有睡好。老大爷关心我们,把我们住的屋子的炕烧得很暖和。可是我们这五个南方人却消受不了。
五个人都是头一次睡热炕,开始上炕铺被子,摸着炕席只觉得微微有点暖,挺新鲜的。金杉睡在被窝里,被褥下面暖暖的,佷享受。不一会儿就进入了梦香。应该睡了不长时间,醒了,觉得身下的炕面烫得很。翻个身,还没睡着就又烫起来。翻来翻去,越翻越新鲜。丁冬第一个坐起来,把被盖披在身上。一会儿一个一个都坐了起来,大家就这样披着被盖坐着,摆起了龙门阵。直到后半夜,听到外面有动静,赶紧告诉老大爷再不能加火。炕渐渐凉下来,大家才又重新睡下了。
早晨起来,口干鼻燥,喉咙冒火。看来我们就是睡干草的命。
中午到周至,县城很大,人来车往熙熙攘攘,一派繁荣景象。饭馆里的面条又白又香,非常好吃。足见渭河平原的富庶。
今天又走了弯路。高高兴兴从周至出来,沿公路往前行,下午觉得应该到达终南了,问路人,才知道走错了路。周至到终南的直道应该是另一条公路,要近15里。一瓢冷水泼下来,没办法,只有硬着头皮走下去,直到天黑尽了才到了终南。
接待站对我们很冷淡,条件也很差。倒霉的事凑到一起,心里真是有点不高兴。这些人对革命的,进行步行串联红卫兵的态度,真该好好整一整。
1996年12月17日 终南----沣西公社
全天行程 35公里 全部行程 853公里
前晚没睡好,昨晚补个觉,今天早晨起得晚。
步出房门,就看见小操场上,有一支庞大的步行串联红卫兵队伍准备出发。
这是一支上百人的队伍,他们整整齐齐排成四排,男男女女行装统一。一个背包一个挎包,而且挎包是一样的。每人还跨一个水壶也是一样的。右臂上的红卫兵袖标崭新鲜红。队前一杆大旗迎风飘动。领队的指挥着起了个头,全队一起大声整齐地背诵《老三篇》中的‘为人民服务’。背诵完一段,领队举手,全队嘎然而止。又在领队带领下全体挥臂喊过口号。一声令下,红旗打头,队伍成单列徐徐出发。细看大旗,知道他们是陕西某中学的,要去重走红军长征路。
和他们壮观的队伍相比,他们好比正规军,我们好比游击队。不,我们应该是武工队更贴切些,因为行路肯定要比他们更精干。
终南接待站是个冷冰冰的地方。问事看冷脸,洗脸是冷水,喝碗冷稀饭,啃个冷窝头,存留冷心情。冷秋秋拖着脚步,离开这个冷冰冰的接待站。
可能昨天走得太多,今天都喊脚痛,这是很久没有出现的状况了。
原计划今天到斗门,下午4点过走到沣西公社,看到这里接待条件还不错,大家都不想走了。那就住了下来吧。
其实这里离斗门只有短短的两公里。哎,小分队成为一支懒散垮掉的队伍啦。
1966年12月18日 沣西公社—西安
全天行程 27公里 全部行程 880公里
接待站住得好,心情就好。今天早晨一起来,一切都很灿烂。
走在公路上,大家的心情格外轻松。今天下午早早就会到西安啦。
从宝鸡出发以来,每当经过大一点的村庄,队伍就会热闹起来。因为丁冬胸前吊了把二胡,总会招来几个小孩,围着他,拉着他,缠着他,小嘴里异口同声齐嚷嚷;“拉胡胡,拉胡胡”。平时为赶路,我们总是不管他,照常往前走去。他和小朋友们纠缠一会,就会追赶上来。
今天上午,在路过一个大村庄时,丁冬又被七、八个小朋友包围起来,可能是大家心情特别好的缘故吧。平时不拘玩笑的武强,居然脸带坏笑高声提议;“就在这里休息一会儿”。我们四人马上放下背包,在一个大碾盘上坐下来。丁冬虽然一边抗议在此休息,一边努力试图摆脱小朋友的纠缠往前走。无奈小朋友们已经看出门道,动起真格来,齐心合力把他拉回到碾盘边。
丁冬反复声明他刚学,还不会拉曲子。小朋友整齐划一的齐声高诵;“拉胡胡!拉胡胡!…”。刘驰在一边加劲:“他拉得好哦,就是嫌听的人少,不想拉。”有小朋友建议去村里再叫几个小孩来。可能担心场面弄大了更尴尬,丁冬横下一条心,操起了二胡拉起来。可惜他激活的音乐细胞已经平息,这几天没有练习。第一遍‘下定决心’就间断了好几回。三、四个小朋友跑开了。他马上又来第二遍,还是间断了两回。他来了劲,宣布一定要拉一遍流畅的给小朋友们听。他集中精力,调动音乐细胞,又一次拉响了二胡。刚开了头,小朋友们像约好了似的,呼啦一下全跑开了。
丁冬有些失落,默默收起胡胡,背起背包,跟在小分队后面行走。出了村庄,他的精神头又提起来,开始纠缠着武强和刘驰,清算他们鼓捣小朋友出他的洋相。他提出刘驰没有绰号,要给他取一个,常言十个说客不抵一个戳客,决定就叫“戳客”,并且挨个纠缠着众人表态。武强和金杉表态同意。李剑破天荒搭了话,他回避表态,却说丁冬如果每天走路歇气时,能把二胡练一练,今天就可能露脸啦。丁冬消沉片刻,又痛下决心,以后歇气时,都要练习拉二胡,尽快提高技艺水平。
下午早早的,我们这支武工队就到达了西安。西安毕竟是大城市,接待工作井然有序,虽然串联的红卫兵很多,但登记、分配都很快。负责接洽登记的金杉拿到单子,小分队五人分配到西安邮电学院住宿。
走在大城市的街道上,一切是那么的熟悉。那么的亲切。大家都兴高采烈,欢欢喜喜,边走边问,非常顺利住进了西安邮电学院。
这里条件挺好,一人一张床,不用睡地铺。洗涮吃饭都很方便。大城市就是好啊。咱们要好好在西安待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