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17

子十六、幾種魔及魔事(分二科) 丑一、總標

【當知諸魔,略有四種。魔所作事,有無量種。勤修觀行諸瑜伽師,應善辨知,當正遠離。】

  一共十七大科,前邊是第十五科說完了,現在是第十六科幾種魔及魔事,分兩科,第一科是總標。

  「當知諸魔略有四種」:修學聖道的人,一定會遇見魔的這個問題。這個魔究竟是有多少魔呢?簡要地說就是四種魔;這個魔王,這個魔所作的事情那就不止四種,有無量種,不可以數計了,太多了。

  「勤修觀行諸瑜伽師」:說這個人出離心切,他發了出離心、發了菩提心,他精進地修學止觀。這個「行」就是心,就是你的心,你觀察你的心怎麼樣活動,就是「行」。當然這個心有能行、也有所行。能行當然是心,心在所緣境上活動,在色聲香味觸法上活動,這是所行。所以觀行就是有能行、有所行,都是所觀的境界。「諸瑜伽師」:很多的修行人,「應善了知」你應該善巧地辨知四種魔和魔所做的事情。「當正遠離」:你要特別注意遠離魔、遠離魔所做的事情,你應該這樣子,你的聖道才能成就的。這是總標,下邊第二科是別辨,分兩科,第一科是諸魔,分三科,第一科是徵。

丑二、別辨(分二科) 寅一、諸魔(分三科) 卯一、徵

【云何四魔?】

  總標裏邊說是有四種魔,哪四種魔呢?這是徵,下面第二科是列。

卯二、列

【一、蘊魔。二、煩惱魔。三、死魔。四、天魔。】

  這是列出來,下面第三科加以解釋,分兩科,第一科是辨種類,辨四類魔。分四科,第一科先解釋這個蘊魔。

卯三、釋(分二科) 辰一、辨種類(分四科) 巳一、蘊魔

【蘊魔者:謂五取蘊。】

  「蘊」究竟是什麼呢?就是我們的色受想行識這五種蘊。這五種蘊它能生出來種種的煩惱,所以叫取蘊。「取」也有四種,有欲取、見取、戒禁取、我語取,這在十二緣起裏面解釋已經解釋了很詳細了。這個「蘊」,就是我們這個身體的果報,它是由煩惱生起的;生起了之後,它又能生出煩惱來;所以它就是魔。這個魔還是很厲害的,這是第一種。

巳二、煩惱魔

【煩惱魔者:謂三界中一切煩惱。】

  「煩惱魔」是指什麼說的呢?「謂三界中一切的煩惱」:謂欲界的、色界的、無色界的煩惱。我們欲界的人在欲上有煩惱,在色聲香味觸上有煩惱;色界天上、無色界天上的人在禪定裏邊有煩惱,愛著這個禪定,這都是愛煩惱。另外一種見煩惱就通於欲界、色界、無色界,主要就是我見。這個見煩惱和這個愛煩惱就包括了三界中一切的煩惱;這些煩惱都是魔,都是障礙你修行的。第二個是煩惱魔,第三個是死魔。

巳三、死魔

【死魔者:謂彼彼有情,從彼彼有情眾,夭喪殞歿。】

  「死魔」是什麼意思呢?「謂彼彼有情」:是那個有情、那個有情、那個有情,地獄的、餓鬼的、畜生、人、天、阿修羅、色界天上的人、無色界天上的人,各式各樣的有情。「從彼彼有情眾」:每一類眾生並不是一個、孤獨的,那裏都很多的嘛,地獄的眾生也是很多,天上的人也很多。他從他同類的眾生裏邊,他死掉了,這就叫做死魔。「夭」:就是壽命不長,在少年的時候就死掉了。這個「喪」:不管你是少年、是老年死掉了都叫做「喪」。「殞歿」就是你這個身體壞了、結束了。

巳四、天魔

【天魔者:謂於勤修勝善品者,求欲超越蘊、煩惱、死三種魔時,有生欲界最上天子,得大自在為作障礙,發起種種擾亂事業,是名天魔。】

  「天魔者」,這是第四科天魔,什麼叫做天魔呢?「謂於勤修勝善品者,求欲超越蘊、煩惱、死三種魔時」,「謂於勤修勝善品者」:就是對於那個精進修學出世間殊勝的聖道的人,修學聖道的人。「求欲超越」:修學聖道的人,他是個幹什麼的人?「求」:是希望,他希望、想要超越蘊魔,不要有這個臭皮囊,這個臭皮囊我不歡喜,超越這個蘊魔、超越這個煩惱魔、超越這個死魔,也就是解脫。超越實在就是解脫的意思。「求欲」:他有這個願望,想要解脫這麼多的魔、解脫這三種魔的時候,那就是有這樣的願望,也一定有這樣的行動,就修學聖道。「勤修勝善品」的目的是什麼呢?就是「求欲超越蘊煩惱死三種魔」。

  「有生欲界最上天子」:有的眾生在人世間做了很多的功德,但是他思想有問題,他的功德使令他投生在欲界最高的那一層天,就是他化自在天在那裏。在那裏他有大自在的境界。「為作障礙」:這個天子他就是天魔,他就為勤修勝善品的這個人作障礙。「發起種種擾亂事業」:他就現出來很多的擾亂,擾亂這個修行人,叫你止也修不成、觀也修不成,叫你持戒也持得不清淨,就是破壞你戒定慧的這個人,「是名天魔」。看《披尋記》。

《披尋記》九九一頁:

《有生欲界最上天子者:〈有尋有伺地〉說:復有摩羅天宮,即他化自在天攝,然處所高勝(陵本四卷三頁)。此於欲界,名為最上應知。》

  「有生欲界最上天子者:〈有尋有伺地〉」,這我們學習過了,那個地方說:「復有摩羅天宮」:摩羅就是魔,我們簡單說叫魔,實在還有羅這個音,摩羅天宮,這個天人的宮殿。「即他化自在天攝」:屬於他化自在天裏面。「然處所高勝」:他所居住的地方高勝過其他的他化自在天的人,他的功德大,所以福勝報也就好一點。「在陵本四卷三頁。此於欲界,名為最上」:在欲界裏面他最上,不是色界、無色界。

辰二、明建立(分二科) 巳一、標義

【當知此中,若死所依、若能令死、若正是死、若於其死作障礙事,不令超越。依此四種,建立四魔。】

  這下面是第二科,前面第一科是辨種類,辨這個四魔的不同。下邊明建立,建立這四種魔的原因,分兩科,第一科是標義。

  「當知此中,若死所依」:你要知道這四魔裏邊,這個蘊魔是什麼呢?就是「死所依」:你有了這個身體,才有這個身體的死亡。這個身體生出來了然後才會死;你根本沒有色受想行識,有什麼死呢?就沒有死亡這回事了,所以蘊是死所依止的地方。「若能令死」:若能令死,就是那個煩惱魔,煩惱魔能令你生、令你死的。「若正是死」:那麼就是死魔。「若於其死作障礙事,不令超越。」「若於其死作障礙事」:若是這個修行人,他想要超越蘊魔、煩惱魔、死魔,但是那個人對於他想要超越這三種魔,「作障礙事」不令他超越、不令他解脫,那這就是天魔了。「依此四種,建立四魔」:死所依、能令死、正是死、若於其死作障礙事,依這四種建立四魔。
(2018.11.17)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