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阅读感悟(1)

图片发自简书App

《非暴力沟通》前言至第七章阅读感悟

这几天精读《非暴力沟通》,捕捉到了很多之前不曾留意但现今看来特别重要的内容,工作中的一些迷惑也在书中找到了解决思路。今天就感悟特别深的地方做几点分享。

01 暴力的根源

想一想我对“暴力”的认识经历过这样一个过程:最初一说到暴力,就想到武力,后来又看到一个词叫“冷暴力”。看了《非暴力沟通》之后,才知道语言很多时候也是一种暴力,作者在书中称为“隐蔽的暴力”,是对人精神上的伤害。

那暴力的根源是什么?

不论是语言、精神或身体的暴力,还是家庭、部落以及国家的暴力,暴力的根源在于人们忽视彼此的感受与需要,而将冲突归咎于对方,至少大部分暴力的根源都是如此。

生活中我们也常常看到因为一点小口角引发大冲突的事件。

如果能够意识到暴力的根源,学会用非暴力的语言去沟通,无数的冲突将会得到化解。

02 表达自己与倾听他人

以前对非暴力沟通的运用主要体现在表达自己身上,通过觉察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来了解自己,解决自己的情绪问题。

而这次重读发现,非暴力沟通不仅仅是表达自己,还有倾听他人,通过他人的观察,了解他人的感受、需要和请求,并给予反馈。这也是书中为什么会有专门的一章“用全身心倾听”。

目前的工作很需要学会正确的倾听他人,我正想着需要找一些专门讲倾听的书来看,提升自己的倾听能力,而这本书里已经讲了全身心倾听的方法,就是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用心体会他人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

目前这个部分的实践对我来说还挺难的,需要加入刻意练习才行。

03 感受的根源

我们或高兴或喜悦,或悲伤或愤怒,这些感受的根源在哪里?其实在我们自身。

是我们自身的需要或期待或价值观导致了这一切的感受。

如果我们能真正意识到这一点,当我们有情绪的时候,就会去内观自己,去觉察自己的感受,去看到是因为自己的什么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导致了这些感受,再进一步去思考自己可以做些什么来满足自己的需求,而不是指责批评他人。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倾听他人的感受和需求,用非暴力的语言去沟通,能有效缓解矛盾,和谐家庭氛围,改善人际关系。

04 区分请求与命令

非暴力沟通有四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

在觉察了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之后,非暴力沟通主张正面、具体的表达自己的请求。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请求往往很容易沦为命令,违背了非暴力沟通的初衷。

那么,如何区分请求与命令呢?

一个很直接的判断方法就是看当我们提出的请求没有得到满足之后,我们的反应如何。

比如当我们在家庭中跟老公表达:

我现在有点累,想休息一下,你能帮我把衣服洗洗吗?

如果此时老公回复:我也很累,等下再说吧。

这时你的反应是什么?是生气老公怎么这么不体贴?还是很平静的接受老公的回答?

如果是前一种反应,那么你的“请求”实际上是一种命令,想要强制对方去答应你的请求,对方没有答应,接下来很可能进入指责批评的沟通模式。

当我们是真正的请求时,在对方没有满足我们的请求时,我们还可以及时去觉察对方此时的感受和需求,进一步增进彼此的了解。

总结一下,以上四点感悟对我来说启发特别大,希望也能对阅读的你有所帮助,通过改变我们的沟通方式来创造美好生活。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