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朋友是单身母亲,有一次和我聊天,说最近发生在女儿身上的一件事情让她特别伤心。那天她和女儿一起上网,想给女儿挑几本书,女儿看中了一本书,书名叫作《天使不流泪》,是讲一个单亲家庭孩子的故事。她一看就不想让女儿买,女儿本来就是单亲家庭的孩子,性格已经比较敏感了,现在竟然还要看这书,而且这书名一看就是个悲伤的故事,她不想让女儿感受悲伤,因此就拒绝给女儿买这本书。
没想到女儿坚持要买,还说其他的都可以不买,买这一本就可以了。她很纳闷,问女儿为什么一定要买这本书。女儿说,她只想看看和她一样的孩子是怎么生活的。
这句话让朋友更难过了,她觉得在女儿的心里,她肯定觉得自己和别的孩子是不一样的,自己是异类,所以她想看看自己的同类是怎么生活的,有着怎样的喜怒哀乐。
虽然她还是不大想给女儿买这本书,但拗不住女儿的坚持,最终还是买了。
书买回来之后,女儿读得倒是很认真,没过几天就读完了。读完之后,女儿问了朋友一个问题:“妈妈,我不是天使吗?”
朋友连忙回答:“你当然是天使了,你是最可爱的天使。”
“可是我的翅膀断了,我是折翼的天使。”
“啊?谁告诉你的?”
“书里说的,书里说单亲家庭的孩子都是折翼的天使。妈妈,我不想做折翼的天使,折翼的天使好疼的,折翼的天使飞不起来。”
女儿的话让朋友瞬间泪崩了,她抱着女儿说:“孩子,你只是没有跟爸爸生活在一起而已,但不代表你失去了爸爸,失去了家啊,在爸爸妈妈的眼里,你就是天使,完整的天使,健康的天使,你的翅膀没有断,在爸爸妈妈的爱里,你依然可以飞起来,而且还会飞得很高。”
“是吗?我还是天使吗?”
“当然!”她的回答虽然斩钉截铁,但女儿却依然半信半疑。
这件事给了朋友很大的触动,她在想,怎样才能让女儿感觉到她和别的家庭的孩子是一样的,怎样才能让女儿生活得更快乐呢?
妈妈,我不是天使吗
中国的离婚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单亲家庭已经不再是个别现象,但是,它毕竟不是大众现象,纵然整个社会对单亲家庭并没有任何歧视,但因为它是少数的存在,所以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总是对单亲家庭投以同情的目光。对于单亲家庭的成员——单身父母或单身母亲以及孩子来说,总是认为自己的家庭和其他家庭是不一样的,甚至认为自己的家庭是不够正常的,尤其是对于孩子来说,“单亲家庭的孩子”这个身份让他们感到变得脆弱、难堪。
孩子的这种感觉并不是因为过于敏感,而是事实带来的真实感受。我另一个单身朋友也跟我讲过一件事情:有一次,孩子学校的老师给孩子布置了一道家庭作业,让每个孩子交一张爸爸和妈妈的合影照片。这可让他为了难。他和孩子的妈妈已经分开很久了,平时很少见面,也没有什么联络,怎么可能一起照相?他去哪里弄一张这样的照片?于是,孩子的这个家庭作业就没有做。虽然他给孩子的老师打了电话,解释了这件事,孩子并没有受到老师的批评,但是孩子的心里还是很不舒服。因为这件事提醒了孩子:你和别人家的孩子是不一样的,你的家庭不正常,你的家里没有妈妈,你连一张爸爸妈妈的合影都没有。不但孩子因此不快乐,朋友也不快乐,因为他觉得是自己连累了孩子,让孩子受了委屈。
这可能是许多父母共同的心理:自己连累了孩子,所以自己亏欠孩子。一旦父母有了这种心理就会怎么做呢?加倍弥补孩子。但是这又会造成什么后果呢?纵容、溺爱。我有一个单身朋友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哎呀”本来就对不起孩子,就不要对孩子要求那么多了,孩子要什么尽量满足他好了。”好吧,孩子的心态本来就不够健康,这下更不健康了。“对孩子特别好”起到了什么作用?就是我们反复提及的“强化”作用,父母这样做等于是在向孩子强调:我是单亲家庭的孩子,我失去了很多,爸爸(妈妈)觉得对不起我,所以对我特别好。本来父母是为了让孩子得到一些心理上的弥补和满足,结果反倒加深了他受伤的感觉。
其实,这就是许多单亲家庭的孩子为什么心理不够健康的原因——父母没有用正常的心态来对待孩子,父母流露出来的心态和做法反复在向孩子强调——你,不是正常家庭的孩子。但是,为什么单亲家庭就不能是正常的家庭呢?为什么单亲家庭的孩子就不能是一个健康的天使呢?
任何家庭里都可以飞出最美的天使
天使是爱、善良、希望和正义的化身,如果天使只诞生在婚姻健全的家庭里,而不诞生在单亲家庭里,那她就不是天使。所以,任何家庭里都可以培养出一个天使般的孩子,她需要的条件并不是父母有没有生活在一起,而是父母有没有给予她足够的健康的爱。
离异的父母并没有亏欠孩子
单身父亲或单身母亲首先要纠正自己这样一个观念:离异并不是错,离异是结束了一个错。离异的父亲或母亲并没有对不起孩子,而是作了一个正确的决定,让孩子不再需要面对一对彼此没有爱的父母。让孩子每天面对父母的吵架或冷暴力才是对不起孩子,给孩子一个不幸福的父亲或母亲才是对不起孩子。所以离婚并没有亏欠孩子,虽然离婚让孩子不能每天都见到父亲或母亲,形式上有所缺失,但孩子的内心并没有失去什么。当然有个别离婚后不关心孩子的父母亲,但婚姻健全的家庭里也有父亲或母亲对孩子关爱不够,所以婚姻健全或婚姻破裂不应该成为左右孩子幸福的关键。如果父母认为自己离婚后孩子就会变得不幸福,那你和孩子以后还怎么努力?
所以,问题的关键不是孩子,而是父母的心态,父母首先要有正确的心态、正常的心态、健康的心态和幸福的心态,那么孩子才有可能是幸福的。
单亲家庭也是正常的家庭
正确的、正常的、健康的心态第一条就是,单身父母也应该把自己的家庭看作一个正常的家庭,实际上,它也的确是正常的家庭。在外国,单亲家庭比中国要多得多,但他们的孩子相对来说要健康一些,为什么?因为在外国,无论是他人还是自己都认为离婚是正常的,单亲家庭也是正常的,那么父母和孩子的心态也是正常的,他们的幸福指数和婚姻健全的家庭不相上下。但在中国,中国的父母总认为一离婚自己和孩子就进入了不正常和不幸福的大军,那么无论你怎么过,总是感觉不幸福。所以,把自己的家庭当作正常的家庭,把孩子当作正常家庭的孩子,这是超越不幸福感的有效方法。你用正常的心态去对待孩子,孩子才能用正常的心态生活,让他觉得自己和其他同龄的小朋友是一样的,都有父母爱他。固然,在家庭的形式上或生活的具体事情上,单亲家庭的孩子的遭遇还是有所不同,但是起码父母不要再去强化孩子不幸福的心态。
决定孩子是否幸福的是爱,而不是家庭的形式。把孩子当作正常的孩子来爱,该怎么教育就怎么教育,而不是“特别对待”、过于严格或过于宽松。给孩子足够的爱,更高质量的爱,那么孩子就不会那么敏感和脆弱,即便有不开心的时候也能很快化解,其心理健康程度丝毫不亚于其他家庭。这样的孩子可能压根儿就不会关注《流泪的天使》这样的书,因为这样的书戳不到他的痛点,他的心灵坚强又健康。
不幸的遭遇往往让孩子的自我认同感较低,这时候最需要父母给他们自信,无论孩子的际遇如何,孩子自身都是最美好的存在。尤其是,父母离异并不代表孩子不幸,这和孩子无关,不需要他们因此自卑。每一个孩子都是最美的天使,这一点父母需要让孩子深信不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