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明明想好了要做的事,却总是有一种逃避着不想开始的惰性拉扯着你,让你把事情一拖再拖地往后延迟。
时间和精力都被琐事切割成碎片化,快速消失。一整天看似都在忙碌着,但却没什么做事成效。
你想做的事迟迟没有完成,心里却一直惦记着。这种状态是一种煎熬的过程,让你的情绪变得焦虑起来,导致心情不悦,心神不宁。
1
为什么会这样?
本质原因就是你没把自己想做的事当成一种刚需。
所谓刚需的事,就是你必须要在规定周期内完成的事,是不能省略和逃避的事。
你想想为什么上级领导给你安排的任务,你能按时完成?
先不说完成的结果如何,但你肯定会想办法调动一切力量,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交付。因为你知道这是一种被要求的刚需,如果不完成,会产生一些后果。
不管具体后果是什么,你都不想面对,不想承受,所以你潜意识里就认定了这件事必须按时完成。这里面还有一份责任,一份尊重,一份对自我潜力的挖掘。
但是,一回到你自己想做的事情上时,魔法怎么就失灵了呢?心里虽然着急,想早点完成,可行动上却跟不上。
总是容易被其他事分心,而忽略了想做的事情本身。有一种不敢直接面对与挑战的决心和勇气,总在退缩,总在徘徊。
计划上午完成,拖到了下午,计划下午一定完成,结果又推到了晚上。你给自己设定的时间节点形同虚设,一而再再而三地被自己放鸽子。
2
说白了,你还是不着急。
你觉得自己的事还有时间,还有缓冲的余地,所以你能一拖再拖。
拖到睡觉前必须要做完时,你才意识到时间真的不多了。于是,被迫着去做,没准还侵占了一部分睡眠时间。
这种情境就像是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总想着自己还有作业没写完。但你让他马上去写吧,他又觉得想先玩一会儿,把写作业的事往后拖。
对于学生来说,作业算是一种刚需。如果能把刚需的事先做了,就会轻松不少。
我记得以前上小学时,每到寒暑假,都会发一本叫《寒假作业》或《暑假作业》的册子,就是一本作业习题集,要在假期内写完。
常规的操作应该是每天都写一部分,然后到开学前把整本作业写完。但我不想这样拖拉着,每次都是以最快的速度,用一、两天的时间把整本作业都写完,剩下的时间用来玩。
我不想在玩的时候还纠结着作业,写作业的时候又慌慌着玩,最后可能作业写得不踏实,玩得也不尽兴。
当然,我这只是个人做法,不具有普遍性。但我想说的是,有些事赶早不赶晚,如果早晚都要做,那不如早点完成它。
3
把你想做的事当成一种刚需,是对自己的一种助力。
甭管这件事是当天要做,还是当周、当月,你都要勇于面对它。
比如你想每天日更写作,你想发展副业赚钱,你想自己做点什么事,光有想法不行,你得操练起来。
简单粗暴的方式就是停止胡思乱想,别停留在没准备好的犹豫状态,直接开干,越早越好。
你就算拖到最后,也还是要做,但你的时间和精力可能都已经不充足了。
今天看这个人做得挺好,羡慕一番,明天看那个人做得不好,感慨一番。自己依然是举棋不定,犹豫徘徊的样子。
之所以会这样,没别的原因,就是因为你没把它们当作是重要的事,它们不是你的刚需。
说直白点,你还是不缺钱,你还是有退路,你还是有兜底的东西。
人在有退路的时候,就不会豁出一切往前冲。只有那些破釜沉舟的人,才敢放开了闯,才敢大胆地拼。
如果你有些事一直念念不忘地想去做,那就勇敢点,别拖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