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中心 柚子果)
7月13日,单位邀请了心理学教授讲授了《压力的自我管理》,让我们品尝了一餐心灵盛宴。结合个人实际情况,收获有以下四点:
一、情绪管理的重要性
讲座开端,老师以情绪影响身体为例,深入浅出道出了情绪管理的重要性,压力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同理,在生活和工作中情绪管理同样重要。于我而言,我是一名康复治疗师,一名引导员,引导员需将康复与教育结合,将运动、语言、理解、智力开发、社会交往和行为矫正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进行全面的康复训练,使儿童在德、智、体、个性气质培养和行为塑造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康复和发展,而这一过程爱很重要。
在对儿童康复治疗这方面,我经历了“头痛医头,脚疼医脚”到从儿童情绪和性格入手的认知过程,而把握儿童情绪,引导儿童塑造正面的性格尤为重要。我有这样的收获,得益于平时观察同事的教育与康复方法,同时从前段时间准备脑瘫基地培训授课获得的感悟,更为重要的是很多知识其实是儿童教会和反馈给我的。
我时常在想,到底是我是孩子的老师,还是孩子同样也是我的老师?虽然,我常怀感恩之心,但偶尔也会性情急躁,抱怨孩子在某些事情上学习的较慢,加以责怪,久而久之这会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甚至缺乏主动学习的意欲,这对孩子良好性格的培养是不利的,也是与引导式教育相驳的。所以,自我情绪的管理,对我来说很重要,对孩子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
而压力的拿捏适度,也会促进工作的开展。如今,康复科面临工作机制的逐步调整,除了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情绪和压力合理把控也显得格外重要。虽然,我是一个工作在一线的小小个体,但言行举止、专业技能和服务态度会代表着本科室和本单位的形象,也会潜移默化影响着孩子,所以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规范自我的言行很重要。
二、镜像的意义
教授在提出这一个观点时,我的心震颤了一下。我与教授的想法不谋而合,但在实际工作中我还做得不够好。我一直认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作为福利院的工作者,我就是孩子的家长,言行举止都会被单纯的孩子模仿,而规范自我的言行和情绪在康复和教育孩子上就显得很重要。我常反思,我希望我的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会怎样的技能,那么,我首先就要做到,否则怎么言传身教?怎么让孩子和自己心服口服?一直以来,我都以感恩之心,福报之心面对我的生活和工作,愿我所陪伴过的孩子们也会积极、感恩的面对生活。
所以,当我有焦躁的情绪时,我会想想我的期待和愿望,是鼓励,也是警戒!
三、跳出格子看问题
教授给出了九个点,要求大伙一笔将九点连接起来。我试了很多种方法都无法做到,直到教授由给出了九点连接后像风筝一样的图。除了告诉我们思维要打开,要跳出格子看问题,还要创新思维,像风筝一样看得广阔,也要像风筝一样牢记自己的归属。
如今,儿童福利院有打开院门,走向社区,服务更多孤残孩子的趋势,作为专业技术人员将专业技术学好、做好就显得格外重要。但与此同时,安全更是本质,在康复训练时,我要在保证孩子安全的情况下,才能更好为孩子提供治疗服务。
四、授课模式的引导
教授的教课模式很吸引我,循序渐进的引导,这种方式无论是放在对孩子平时的引导式教育上,还是放在与同仁分享专业技能心得时,都是很有借鉴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