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宽容与妥协》,使我真正理解了“宽容”与“妥协”的深刻含义。其中有一段话给我印象最深刻:既然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宇宙,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心灵世界,那么只要其思想和行为不妨碍他人,我们都应该容忍。因为你在宽容别人的同时别人也在宽容你。
是啊,善待别人就等于善待自己,宽容别人就等于宽容自己。真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你对别人的宽容度决定着你的幸福感。就像李老师说的宽容度越高,你的幸福感就会越强。反之你这也看不惯,那也看不惯,天天都在抱怨,都在埋怨。且不说别人不会因为你的抱怨和埋怨有何的变化,最后只会惹得自己一肚子气。其实这都是自己给自己造成的。
还有这篇文章中李老师提到的平时所遇到的同事的议论不外乎有以下三种情况:中肯的批评、善良的误解和恶意的重伤。李老师对这三种情况剖析得很深刻也很透彻。读了之后让我豁然开朗,觉得自己的思想境界又提高了一个层次。我认为对于中肯的批评我们应该虚心的去剖析自己,寻找自己的不足。对于善意的误解,能解释清楚的就解释,解释不清的我们就一笑了之,只要自己行得正坐得端,做事光明磊落,就不要怕别人说长道短。就像意大利文学家但丁所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而对于恶意的重伤,我们只要做到置之不理、嗤之以鼻就行了。我们要有容人之
量,有海纳百川的胸怀。把这些不利于我们的言行当作垃圾处理掉就行啦。但愿我们每个人都心中装着天使,让眼前一片光明。
李老师还说:有时我们之所以感到理想在现实面前碰得头破血流。是因为我们有许多不切实际的祈求和愿望,好像生活就应该为我们打开一扇又一扇光明的门。但这个世界并不是你也不是任何人的“私人订制。”哪会处处都让你感到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因此降低生活的期望值是必要的,甚至是必须的。当你用理想去苛求现实时,你会时时感到沮丧。但当你适当放弃一些不切实际的目标,而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自己的追求,你会觉得人生道路其实还是很宽的。
妥协并非不要理想,更不是放弃我们的积极追求,而是让我们的理想和追求能够“接地气。”不要老想着怎么做才“最好”,而要多想怎么做才“可行”;在“可行”中达到“更好”,而不是“最好”。要知道,无论做任何事情只有“更好”,没有“最好”。
妥协还基于对我们自身素质能力的客观评价,过高的估计自己的素质能力,是理想与现实碰壁的主要原因。宽容是对别人言和而妥协是与生活共赢。
李老师这些富有深刻哲理的剖析。将成为我人生路上的指路灯。它将引领我进入更高的人生境界。读了李老师的这篇文章,让我感觉就好像和李老师面对面的交谈,觉得李老师所说的每一句话都非常切合实际,也正是是我们生活的真实写照。让我有一种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