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孩防老,是作为我们中国父母的一大“理想”,在父母的认知世界中,从婴儿到成年,父母永远都是给予的爱,有吃的,有穿的,有学的,有玩的,当孩子长大之后,就应该对父母感恩,否则就是没良心。
这种认知看似合情合理,但是事情往往事与愿违,最后父母往往都会说,我怎么养了这么一个孩子。什么原因?为什么?孩子之间的成长是有差异的?如果有差异,这种差异是出生那一刻就决定了?有什么样的孩子,完全看运气?
你眼中的“坏孩子”一般具有相似特质
1.场景一
小A,15岁,中考结束后,不愿意去学校,沉迷于游戏,脾气暴躁,冲动,情绪易激动,自我控制能力低下,有自残行为,在自己的世界里,渴望做个背包客,走出去。
2.场景二
小B,高三学生,早恋,不让父母在家里住,把女朋友带到家里,每次把门反锁,不让父母回家。
3.场景三
小C,沉迷于网络军旗游戏,在玩游戏中,母亲送茶送饭,影响到玩游戏,就对母亲实施暴力,其中有一次,小C在对母亲实施暴力的过程中,父亲不主动制止。小C在五六年级的时候,就表现出异常,不出门,开始玩网络军旗游戏。三种真实的案例,其实表述出了的行为是,暴力,网游,早恋,厌学。在表达对案例心痛的时候,其实,这些事情就在我们身边,不同的只是在于问题的轻重。三个故事,他们具有一个非常一致的共同点!年龄的一致性
三个孩子出现这种行为的年龄都是在10-18岁之间,这个成长阶段,在心理学中成为叛逆期。
自我意识的觉醒
10岁之前的孩子,总是那么听话,眼睛里只有父母和老师,这两个角色就是孩子的世界,突然有一天,他们的眼中出现了其他的色彩,在10岁之后,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他们往往高喊着要求独立,要求平等,要求这,要求那,真正深层次更多的其实是迷茫,因为这是有自我认知所决定的,他们不喜欢说教,不喜欢否定,不喜欢你管太多,他们开始形成自己的评价系统,所以,绝大多数出现问题,都是处在这个阶段。
当自我意识觉醒的时候,自我认知开始运作,他们吸收听到的,看到的作为行为准则,从而形成行为准则,就会出现预兆性的行为,比如不听话,不沟通,封闭,进而进入了下个阶段,自我体验,他们会把这些行为准则放入到生活中去,就会出现以上行为,最后进入自我纠正,你会发现,他们会变本加厉的升级自我的行为。
谁之错?孩子?家长?还是外界环境?我们还能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