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是清明节了,往年每年的清明,寒衣节,都会和父亲一起去百龄园给爷爷,三爷爷,姥姥姥爷扫墓,
今年因为疫情的特殊原因,不能去了,只能在家祭奠了。
五年前的清明假期,和父亲一起回蓬莱老家,一是为老爷爷扫墓,二是为了大姨奶奶去世三周年,其实也是为了回老家看看,看看亲人们,
那年是2015年,但距离儿时回老家,已经过去23年了,但父亲是在青岛生,老家长,他对老家有着不同的情感,所以他年纪越大,越想念老家,想念老家的人
我们家是个比较传统的家庭,也许是因为我们从蓬莱农村的老家走出来的时间不长,
所以家里有着很多老家的规矩,有着好多传统的思想和观念,
我们一直沿袭着老家的生活习惯,老家的饮食,老家的口音,因为乡音难改,因为故土难忘啊,
“上青天”曾经是中国最著名的纺织业中心,奶奶的二哥在青岛,四哥在天津,都在纺织厂工作,
18.9岁的爷爷在奶奶二哥的帮助下,从蓬莱老家来到青岛,
起初在私人的纺织厂工作,从小帮工做到掌柜,做到国营厂,做到厂办主任,再到青岛纺织局,
爷爷在这期间又把他弟弟,我三爷爷,还有奶奶带到青岛,三爷爷跟着爷爷也在纺织行业工作,
爸爸1955年在青岛出生,在一两岁时,奶奶带着他回到了老家蓬莱,开始了和爷爷十多年的两地生活,过年的时候爷爷回老家,爸爸放假时,就去青岛找爷爷,奶奶伺候老爷爷老奶奶,还要务农,他们娘俩吃了很多苦,
在爸爸17岁的时候,又再次和奶奶一起,回到青岛,开始城市的生活,后来又有了姑姑,
开始,爸爸没有城市户口,户口一直落在崂山县的张村,那时候张村也是农村,
但好饭不怕晚,爸爸后来有了正式工作,在崂山县的搪瓷厂工作,凭着踏实肯干,不怕吃苦受累,还成为26岁的车间主任,
再后来,老爷爷,大奶奶,三奶奶,我小叔叔,都来到了青岛,
1980年,爸爸经人介绍认识了妈妈,这个青岛土著大嫚儿并不嫌弃农村户口,土不拉几,不会说青岛话,一口蓬莱腔的爸爸,还有了我,爸爸每天一兜劲儿,骑自行车去李村下王埠那里上班,来回上下班就得一个半小时,一直到我三岁时,爸爸的崂山户口终于在爷爷的努力下,回到了四方区,工作也调回市区,
我们家的日子越来越好了,爸爸有了自己在高邮湖路的的房子,
但是也开始了离别,
1989年,97岁的老爷爷无疾而终,我始终记得每天妈妈骑自行车带我回家,我手冻的冰凉,老爷爷都给我暖手,
而内天开始,没人在里屋叫我小名了,老爷爷走了,
工作人员要把老爷爷推进火化炉,我用手死命拉着老爷爷躺的内个车子,一边哭一边喊,别拉走,不准拉走,别拉走我老爷爷!不行不行,不能拉走!
这个场景我一辈子都忘不掉,每次想到这里,眼泪都会情不自禁的流下,
老爷爷去世后的一个周,我都在发低烧,奶奶还拿着一个笤帚挑着我的衣服,去十字路口给我叫叫魂,
也许是老爷爷不舍得我,总回来看我的事儿吧,
老爷爷去世三周年,我们一家回老家送老爷爷,跟着长辈们扫墓祭奠时,他们总会领着我去到这个那个墓碑前,讲着先人们的故事,告诉我这个看上去应该叫爷爷的,其实应该叫大爷,我们老祖宗如何从龙口来到蓬莱,老爷爷如何操持这个家,哪些亲人去闯了关东;奶奶妯娌几个是如何生活的,
那时,我是第一次回老家。
1998年,爷爷在睡梦中离去,头一天学校运动会,下午放假,平时都是一个月才放我们回家一次,我赶紧坐上回家的126路汽车,
和爷爷说话,聊天,不知道为什么,我还给爷爷端了洗脚水给他洗脚,爷爷还给了我50块钱让我零花钱,内天是礼拜天,
第二天,周一下午,爷爷就走了,在睡梦中离开了我们,后来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走不出爷爷离我而去的隐影,加上青春期的叛逆,我特别讨厌父母,觉得自己不在被爱了,总在想念爷爷,
唉,又想多了,的确,
清明节,是一个让你回忆起一切的节日。
它让人记起自己的来处,记起自己的祖辈,记起他们曾经为生活的奋斗和努力。
史铁生说:“我相信,每一个活过的人,都能给后人的路上添一丝光亮。也许是一颗巨星,也许是一把火炬,也许只是一支含泪的蜡烛……”
让我们重拾生活勇气的,其实是祖先的祝福。
和女儿一起看飞屋环游记时,哭到不行,里面说,人的一生会死三次:第一次是他断气时,从生物学上他死了。第二次是他下葬时,人们来参加他的葬礼,怀念他的一生,在社会上他死了。第三次是最后一个记得他的人,把他忘记了,那时候他才真正地死了。
清明,是一个让我们直面死亡的节日。
儿时,长辈领着我们去扫墓,长大后,我们领着自己的孩子前去,一家人整整齐齐,像往年一样清理杂草,用红漆描涂碑上的字,点香,烧纸,祭拜。然后转过头,告诉我们的孩子,和他们讲祖先的故事,然后一步不落的点香,烧纸,祭拜。
父母是我们和死亡之间的墙,当父母离开,我们就会直面死亡,人生,不再有归处。
以前不理解人老后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落叶归根。,后来慢慢理解了,比起春节回家,清明是为了提醒我们:做人,不能忘本。
清明,让我们学会以爱告别,
在日复一日的时间河流里,节日就像一个个停泊的码头,人们徜徉其间,体味某种特定的情景,把情绪调到兴奋的波段,尽情释怀,使平淡的日子有了起伏。
而清明,就是这漫长时间河流里的一次自我疗愈。
在这场年复一年的仪式里,父辈们谈论家长里短,孩童们嬉笑玩闹,何尝不是在告慰祖先:儿孙满堂,家族兴旺,您老人家可放心了!
多少年以后,当年的三岁小儿,也已成白发老人,而这些情景依然历历在目,让我们以爱与温柔丰盈了一生。
自古爱恨离别苦,人有悲欢离合。
清明,就是让我们学会以爱告别,以爱相处。
后天就是清明了,最近每次刷手机视频,最怕看到的、听到的,就是一个又一个人离开我们的消息。
更难过的是,有些人已经离开了。
在我们共同经历的这个时代,他们或许是像你我一样的普通人,但因为一些选择,一些坚持,却如星光照亮过世界。
有人说,当一颗星星陨落,地上的人们只能这颗星星点灯,无能为力。
但记住就是最好的力量。记住了,他们就没有真正离去,只是换了个地方,活在爱他们的人心里。
念念清明,念念不记忘他们曾经来过、爱过、活过、为这个世界的美好奋斗过。
清明,所有我爱着的、爱过的人,
愿我们好聚好散,
以爱告别,
不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