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确认自己是否有“偷师”的对象
假期结束了,大多数人明天都要开始上班了,不知道大家是否在心中想过这么几个问题:
怎样才能受到领导、同事的注目?
抑或跳槽的时候怎样才能有个更好的身价?
过往,我们想到的办法就是努力在领导同事面前留下个好印象,或者把自己的简历再遣词琢句修饰一番,再不就更勤快一点多投出去几份简历,甚至于跑跑人才市场。
这些可能也不是错,但是因为每个人首先想到的都是这些,所以这些往往就是最低级的,做起来其实并不一定有效果,至少没有让自己与时俱进。
上面的方法,都是强调你去寻找别人,更高级的方法其实是让别人来找你。
这是一种新的对自己的经营方式。
美国著名喜剧演员史蒂夫·马丁说过:“做到出类拔萃,别人就不会对你视而不见。如果你专注于让自己变得更好,别人就会找到你。”
自从狄更斯在他的《双城记》说出了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 之后,似乎任何时代都有人这么形容当时,当然现在这个时代也不例外,对于构件全新的自我,互联网时代的确是最好的时代,但对于其他人在利用互联网这个超级工具,而你没有用或者不会用,却也的确是个最坏的时代,因为你们的差距会被无限放大,这就是互联网的杠杆效果。
互联网带给我们的第一个超级福利就是可以随便的“偷师”,现在但凡被我们敬仰、会尝试偷学的对象,无论他们的职业是什么,都会把分享当成例行公事。
无数的牛人把他们成长的过程分享到了网上,想学演讲能力,我们能轻松获得全套TED演讲视频,想学PPT,秋叶和布衣公子仍然孜孜不倦的在分享着他们的心得,甚至很多的平台已能提供约牛人提供线下指导了。
如果想要成为牛人,你一定能找到对应领域的已经变牛了的人,看他们是如何分享自己的成长,分享自己的工作成果的。
如果你还没有任何一个“偷师”的对象,你就是在浪费这个最好的时代。
- 2 -
晒出作品,晒出自己
如果“偷师”学艺是关于如何从别人身上偷学影响力的话,那么“晒”则能让你学会发挥影响力,让人从你身上偷学。
光靠作品优秀还不够,想要让观众找到你,你得是能找得到的。一个简单的方法,可以把自己的作品公之于世,让人发掘,同时又能专注于让自己的能力卓越超群。
华为有一位同事,从事的是软件测试工作,他从2011年开始不断在华为内部博客上分享他对测试的认识,方法,点子,现在在华为内部博客访问量第一名,偶然得知他的职级之后,瞬间惊呆,现在基本上全世界访问,很多同事以能得到他的指导为荣,我翻看了他早期的博客内容,其实也会比较稚嫩,但是通过几年的不断“晒”出自己的方式,慢慢开始涉及敏捷,质量,项目过程,甚至于个人成长领域,影响力越来越大,公司来的全部同事,只要一打开内部博客,他的名字就是绕不开的影响力。
再比如,很多人可能都知道的周冲,一位原本一个月才3000多块钱工资的体制内女孩,在开始写微信公众号后,月薪已经远不只10万元了,生活和认知,圈子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更别说像罗振宇、咪蒙、高晓松这些人,更是通过不断晒自己,无论收入还是影响力,都达到了令人不可想象的高度。
所以现在不要再“传统思维”的想着,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打理关系”,而是要不断的通过晒自己,晒作品的方式吸引到志同道合的人,从而“创造关系”。说不定,你未来的老板不再需要再看你的简历,因为他早已或者很容易的就能在网上看到你的作品,你的分享。
- 3 -
构建自品牌,让机会成本消失
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我们很容易遇到两个陷阱:
一个就是我们在跳槽的时候衡量的机会成本,跳槽薪水一般会相应的增加,但是因为到了新的单位,你需要重新开始,甚至从底层开始做起,机会成本很大,很多中层管理人员都不敢跳槽,就是担心跳出去之后会失去做管理的岗位。
第二个就是有人说的中产收入陷阱:工作努力,有一份白领薪水,能养活自己但是距离更好的财务自由有一段距离,也没有方法。
我们先来说一下前段时间被百度看中,聘为最年轻的副总裁,91年出生,当时才25岁的李叫兽。他之前就是从一个营销类的自媒体开始做起的,想想看如果仅仅通过传统的方式,投递简历,怎么可能做到。
如何有效避免以上的两个陷阱,就是构建自品牌,从你从属某个公司或者某个组织的思维里跳出来,变成你+平台的思维方式,这样的话,公司仅仅是你的一个平台,你可以在很多个平台上发挥自己的价值,比如简书、微信公众号、开源社区,行业论坛、直播平台等。有了这种思维上的转变,你就会从打工心态变成创业者心态,股东心态。
至于如何构建自品牌,就从“偷师”和“晒”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