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从发现自己的模式开始。
模式,就像一个人的操作系统,在无意识中操纵着你说什么,做什么,怎么说,怎么做。
卡尔荣格说:“除非你能把无意识的模式意识化,否则,这些无意识的模式一直会在暗处左右你,直到有一天,你会说,这就是命。”
一般都是靠他人的反馈,或者遭遇疾病等重大人生事件,才逼得我们不得不停下来内观自己的模式。
想要改写你的模式,就必须给自己一个新的故事。
模式就像是你的人生算法一样,想要改变人生,就必须得重新改写算法。
改变自己就是向别人发出最好的邀请,让别人也有动力自我改变。
父母的言行里藏着孩子的命运。英国心理学家罗伯特•戴博德说:“我们的价值观来自父母,他们是最能左右我们行为的人。父母的言行塑造了我们的童年,也不可避免地对我们之后的人生产生影响。”
孩子会将父母的否定转为自我否定。你怎么定义孩子,孩子就怎么定义自己。
心理学上个概念叫:积极权威期待。意思是,如果你想一个人变得更好,那就鼓励他。
人生有很多无可奈何,比如父母可以轻易地影响到孩子,但孩子却很难去改变父母。
金钱,是成年人的乳汁。婴儿要在喂养时同时获得身体和心灵的满足,就必须在吃奶时,有妈妈深情温柔的注视和拥抱。
我们的一生都无法摆脱对情感连接的需要。拥有高质量的依恋关系,拥有一双能够注视我们,陪伴我们的眼睛,也是我们在成年后从事各种工作活动时内心安宁的基础。
或许控制就是在为失控做准备。
“有时候,路不能带你去到的地方,光可以!”为孩子带来光,并鼓励孩子活成光源。
心理学认为,人在面对挫折或内心冲突时,为了使痛苦减少、恢复自我稳定,会采取的一些心理手段(比如压抑、否认、潜抑等),这就是 心理防御模式 。它既是一个保护我们的 “面具” ,也是我们与自己、与他人相处时产生问题的根源之一。
成年人最顶级的自律,是向下兼容,克制纠正他人的欲望。
有时候,错的不是世界,错的,是你理解世界的思维模式。
每个人,都在以他的理解和经历,构建自己的思维模式,然后再用这个思维模式,理解这个世界。 我们所认识的世界并不是世界本来的面目, 我们所认识的只是我们认识中的世界而已。如果你把外界的声音当做你的真实世界,确信外界的评价对你的绝对影响,一举一动都被外界的牵制。那么,你根本就没有办法接受对方的任何否定,永远无法完整地看到事物的整体。 顶级优秀的人,和普通人之间的差距,其实就在于他们的思维模式,完全不同。能力要高到天上,姿态要低到地底。用自污对待自己,用微笑对待别人。
普通人改变结果,优秀的人改变原因,而顶级优秀的人改变模型。
爱是意识到自己对他人的亏欠,恨是意识到对方对自己的亏欠。
人们对“得到的东西”的敏感程度远小于对“失去的东西”的敏感程度。
健康人格基石:维持人生不等式,永远要让你给予的大于你所得到的。
利用清单体锻炼扫除力,学习清教徒“去掉一切不创造价值的环节和要素”,定期清扫物质和精神世界的垃圾,让物质和精神世界回到原点和初始状态。
学习客观性语言描述,丰富语言表达,打开心智模式。
所谓孝,就是强调在习惯性的弱势当中保持高度主动性,面对挑战、不利和种种限制条件,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来解决眼前的问题。
弗洛伊德:所谓文明就是对本能的压抑,就是要给自己戴上人格面具。 任何一个文明的开端都是“遮羞”,人类的文明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表演。
抱怨是委婉的批评,两者的主次关系取决于权势上的高低。
很多人都没有努力到需要拼智商的时候。
【育儿·数学】
人:家长首发于老师
内容:数数、运算、量、形、比较、分类、排序、推理等。
数学教学的本质:培育人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搭建好科学大厦的基石,重点在于思维方法的养成。
数学启蒙是思维的启蒙,是用孩子可以接受的方式,在自己的世界发现和见识数学的美妙。这种启蒙,是需要给孩子慢慢思考的时间和充足的探索机会才能实现的,勿急于求成。 学会用游戏的方式,寓教于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