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朗《美学原理》书摘-艺术美

本章关键词:

艺术本体 意象 意境 艺术与非艺术 艺术终结

一 对“什么是艺术”的几种回答

  1 模仿说

    代表人物: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达芬奇 别林斯基

  2 表现说

    代表人物:克罗齐 科林伍德

  3 形式说

    代表人物:克莱夫贝尔(塞尚) 苏珊朗格

  4 惯例说

    代表人物:达达主义杜尚

二 艺术品呈现一个意象世界

  艺术的本体是审美意象

  王夫之论诗与志(否定表现)、诗与史(否定再现)的区别。

  王夫之论诗歌(艺术)审美意象

  艺术不是为人们提供一件有使用价值的器具,也不是用命题陈述的形式向人们提出有关世界的一种真理,而是向人们打开(呈现)一个完整的世界,而这就是意象。

三 艺术与非艺术的区分

区分在于能否呈现一个意象世界,能否使人“感兴”。一个作品如果不能生成意象世界,如果不能使人产生美感,那就不是艺术作品。

消除艺术与非艺术区分:波普艺术 观念艺术

四 艺术创造始终是一个意象生成的问题

郑板桥 三竹论

五 艺术作品的层次结构

1 材料层

2 形式层

3 意蕴层:朱熹“含泳”王夫之“诗无达志”

六 什么是意境

古代山水画 园林艺术

七 关于“艺术的终结”的问题

黑格尔的命题:从绝对观念出发,艺术最终让位于哲学。艺术对人的精神(心灵)来说,不再有过去那种必需的和崇高的位置了。

丹托的命题:以现代主义艺术和后现代主义艺术为背景,提出艺术终结。当艺术品和现成品在感觉上找不出差别时,人们就要思考“什么是艺术”的问题,因而就必须转向哲学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