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大时代道德篇(六十):人生如戏,木偶的记忆。
清末民初的时代大潮,湖北新军成为清朝的“掘墓人”,不过在袁世凯看来,添上最后一锹土的人,应该是他的“菊人兄”。袁曾语“清廷退位之诏,盖用玉玺,宫中尚有阻力,徐曾以临机手段,促诏书颁下,免许多生民涂炭。”能听出的门道,是鄂人何功之有,这其中自然剑指“武昌首义”的功臣黎元洪,这位湖北新军的协统,是袁世凯问鼎天下最忌惮的对手之一。“菊人方足以云有功,我亦不敢自居”,袁世凯曾这样明里暗里地挤兑黎元洪,目的也是打击黎的声望,这位沽名钓誉的一把好手,和袁世凯一样都是堪称“戏精”的宦海演员。
毕竟谁都看得出此时的大清,已经是谁都可以捏两下的“软柿子”,但是在这头行将就木的巨兽倒下之后,如何瓜分到更多的骨血来饕餮一番,每一位弄潮的巨擘都有自己小算盘。不过黎元洪的实权湖北都督,加上名满天下首义光环,对上袁世凯盘根错节的北洋集团以及无人企及的威望,自然不会撕破脸大打出手。黎、袁两人之间的宦海过招,注定是一场你来我往的“演技”大比拼。对于北洋初立后的声誉日隆,黎元洪内心隐藏着说不出来的苦楚,宦海过招的老伎俩有一招叫做“捧杀”。他知道自己是被“逼上梁山”才赚得此番浮名,而当初这样做的人就是名闻天下的“三武”,也就是孙武、蒋翊武以及张振武。
这仨都知道黎元洪“床下都督”的底细,尽管别人把黎元洪捧得很高,但三人对其却很不礼貌,认为天下是他们打出来的,所以黎元洪时刻能感觉到威胁与不安,因此祭出了“调虎离山”和“借刀杀人”双重手段,介绍张振武等前往京畿见袁世凯,称会有新的委任,背后却打密电给袁世凯,称张振武等煽惑湖北新军,请即“就地正法”。民国元年八月十日,袁世凯在接到密电后,不动声色地上演了一出“鸿门宴”,同时又摆上“迷魂阵”,让北洋军大将段祺瑞、冯国璋等轮番设宴,宴请张振武等人,接着又让淮军宿将姜桂题召集“袍泽大会”表示热烈欢迎,黎元洪这下看不清袁世凯演得是哪一出戏码,遂于八月十三日再次打来一封密电,请求提前“处决”,张振武等人还都蒙在鼓里。
最终,沉默两天之后,袁世凯终于动手了。张振武等人被捕,当天就由军法处处长陆建章亲自审问后即刻行刑。黎元洪本认为袁世凯会为他担责任,但是袁世凯在宣布张振武等人的罪状中,还把黎元洪的密电一字不漏地录进去,一副惺惺相惜,却又不得已而为之的受害者姿态,而黎元洪的“忠厚”形象似乎轰然倒塌。然而黎元洪虽然在道义上不占优势,演技却更胜一筹。他借助“腐儒”饶汉祥的一支妙笔,通电列举“张、方之大罪十四,元洪之不获已者三,自醉者三”。这样做还是不够的,他还假惺惺地表示“从优处理张振武的身后事”,同时要引咎辞职,电请辞去北洋副总统之职,但是又怕弄假成真,于是又指使湖北新军诸将通电挽留,一场火药味十足的庙堂打击报复,终成一场“清风细雨”的宦海游戏。
参考资料;《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上册、《菜根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