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烈事迹永流传 演讲稿1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上(下)午好。
我是 级 班的 。今天我给大家分享的是战斗中的英雄王春法、赵明山、单华荣的故事。
南阳市十四中学校的退休教师杨连山,自2009年收藏了十四份南阳籍烈士证,踏上了为英烈寻找亲人的路以来,十六年执着为这些英烈找家,行程二万多公里,已经送六位烈士回家。
英雄们的故事是这样的。
在1945年9月,阳光洒在大地上,一个名叫王春法的热血青年,怀着对新中国的无限憧憬,毅然参加了人民解放军。他身姿挺拔,眼神中透着坚定的光芒,那是对正义和自由的执着追求。
王春法所在的部队,在战火纷飞中不断前行。战友们并肩作战,彼此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情谊。他们的足迹遍布山川大地,每到一处,都给当地的百姓带来希望的曙光。
1947年7月,部队来到了木栾店。这个小镇本应是宁静祥和的,但此时却被战争的阴云所笼罩。国民党军队在这里构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妄图阻挡解放军前进的步伐。
战斗打响了,枪炮声震耳欲聋。王春法和战友们像猛虎一般冲向敌人的阵地。子弹在空气中呼啸而过,炮弹在身边爆炸,泥土被炸得四处飞溅。“冲啊,同志们!为了新中国!”王春法大喊着,他端着枪,奋勇向前。
在枪林弹雨中,王春法毫不畏惧。他灵活地穿梭在掩体之间,寻找着敌人的破绽。他的枪法精准,每一次扣动扳机,都有一个敌人倒下。然而,敌人的火力也异常凶猛。他们的机枪不断地扫射着,形成了一道密集的火力网。“班长,怎么办?敌人火力太猛了!”一个年轻的战士焦急地问道。
王春法冷静地观察着周围的情况,然后说道:“我们分成小组,从侧面迂回过去,打乱他们的部署。”于是,战士们按照王春法的指示行动起来。他们小心翼翼地向敌人的侧翼移动,尽量避开敌人的火力。
当他们接近敌人侧翼的时候,王春法大喊一声:“打!”战士们同时开火,敌人被这突如其来的攻击打得措手不及。但是,敌人很快就反应过来,开始组织反击。一颗炮弹在王春法身边爆炸,他被气浪掀翻在地。但他很快就爬了起来,抖了抖身上的尘土,继续战斗。
“班长,你受伤了!”战友看到他手臂上的伤口,喊道。“这点伤算什么,不要管我,继续战斗!”王春法咬着牙说道。战斗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双方的伤亡都在不断增加。王春法的部队虽然英勇,但敌人凭借着坚固的工事,仍然负隅顽抗。
在一次冲锋中,王春法身先士卒。他像往常一样冲在最前面,突然,一颗子弹击中了他的胸膛。他的身体晃了晃,但仍然努力地向前迈了一步,然后才缓缓倒下。“班长!”战友们悲痛地呼喊着。他们怀着满腔的怒火,更加猛烈地向敌人发起攻击。最终,经过浴血奋战,成功地拿下了木栾店。
战斗结束后,战友们将王春法的遗体安葬在木栾店的土地上。他的英勇事迹永远留在了这片土地上,成为了人们心中永恒的英雄记忆。每到清明节,当地的百姓都会来到他的墓前,献上鲜花,缅怀这位为了新中国的解放事业而英勇牺牲的英雄。
下面我给大家分享的是英烈赵明山的故事。在南阳那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曾经走出了一位英勇无畏的青年,他叫赵明山。1946年,赵明山怀着满腔的热血和对和平的渴望,毅然参军,成为了四纵十旅工兵连的一名战士。
赵明山有着南阳人特有的质朴与坚毅。他身材魁梧,肌肉结实,那是在故乡的土地上辛勤劳作所练就的体魄。他的脸庞轮廓分明,浓眉下一双眼睛总是透着坚定的光芒。
1947年,汾孝大地被战争的硝烟所笼罩。赵明山所在的部队接到命令,奔赴汾孝参加战斗。战场上,枪炮声震耳欲聋,仿佛要把天空都撕裂开来。
工兵连的任务艰巨而危险,他们要在枪林弹雨中为部队开辟道路、排除敌人设置的障碍。赵明山深知自己肩负的使命,他紧紧握着手中的工具,眼神中没有丝毫的畏惧。
战斗一开始,敌人的火力就异常凶猛。炮弹像雨点般落在阵地上,炸起的泥土四处飞溅。“同志们,不要怕!我们的任务一定要完成!”赵明山大声呼喊着,给战友们鼓劲。他率先冲向敌人设置的铁丝网障碍。子弹在他身边呼啸而过,他却像没有听到一样,专心地用工具剪断铁丝。“赵明山,小心!”战友在后面喊道。
赵明山头也不回地说:“没事,先把路打开再说!”就在他快要剪开一大片铁丝网的时候,一颗子弹擦着他的肩膀飞过,他只是微微皱了下眉头,继续手上的工作。
随着战斗的推进,敌人发现了工兵连的行动,开始集中火力向他们射击。“班长,敌人火力太猛了,我们先撤一下吧。”一名年轻的战士有些害怕地说。赵明山瞪了他一眼:“撤?我们一撤,前面的兄弟们怎么办?继续干!”他弯着腰,迅速地向前移动,去排除一颗地雷。他的动作熟练而沉稳,汗水从他的额头不断滑落,却浑然不觉。
然而,就在他成功排除地雷,准备起身引导部队前进的时候,一颗炮弹在他不远处爆炸。强大的气浪将他掀翻在地,弹片击中了他的身体。
“赵明山!”战友们焦急地呼喊着他的名字。赵明山躺在地上,鲜血染红了他的军装。他的眼神开始变得有些模糊,但仍然努力地抬起头,看着前方尚未完全开辟的道路。
“一定要……把路……打通……”他艰难地吐出这几个字,然后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向前伸出了手,仿佛想要抓住那胜利的曙光。
最终,赵明山壮烈牺牲在了汾孝的战场上。但他的英勇事迹激励着战友们更加奋勇作战。工兵连的战士们化悲痛为力量,成功地完成了任务,为部队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多年以后,人们依然没有忘记赵明山这位英勇的南阳战士。他的名字被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为了勇敢和牺牲精神的象征,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珍惜和平,缅怀那些为了自由和正义而捐躯的英雄们。
在杨老师收藏的烈士证中,有一份是单华荣烈士的,他是邓州高集镇沈塘村人,年仅二十一岁,朝气蓬勃的脸上,洋溢着对未来的憧憬。1941年大旱,颗粒无收,单华荣跟着父母逃荒要饭来到沈堂村。没有房子住,就搭了一个草庵居住,以理发为业。后来地主恶霸欺辱了他奶奶。为了报仇,为了有房住有饭吃,过上幸福生活。 1947年12月单华荣毅然参军,成为了四纵十三旅的一名战士。他在确山战斗中壮烈牺牲,为了革命的胜利,为了新中国的建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1947年河南省信阳地区的确山小城在战火中颤抖。敌人妄图凭借着这里的地形优势,在山头修筑了坚固的工事,负隅顽抗。那工事宛如一头盘踞在山上的巨兽,虎视眈眈地俯视着山下的一切。
战斗的号角吹响了,单华荣和战友们,如同汹涌的潮水般冲向敌人的阵地。枪炮声震耳欲聋,仿佛要把天空都撕裂开来。敌人从工事中疯狂地倾泻着火力,子弹像雨点般朝着冲锋的战士们射来。单华荣紧握着手中的枪,眼神中透着无畏。他的心跳随着冲锋的脚步急速跳动,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拿下敌人的阵地。“冲啊,同志们!为了胜利!”单华荣大喊着,声音在枪林弹雨中回荡。身旁的战友不断倒下,英雄的鲜血染红了战场上小草和树木。但是这并没有让单华荣退缩。他的脚步反而更加坚定,继续向着山头奋勇前进。
“单华荣,小心!”战友的呼喊声传来。一颗炮弹在他前方不远处爆炸,泥土被炸得四处飞溅,他被气浪掀翻在地。但他迅速爬起,抖落身上的泥土,眼睛依然死死地盯着敌人的工事。“这点困难算不了什么!”单华荣咬着牙说道。当他们接近敌人的工事时,敌人的抵抗愈发疯狂。敌人的机枪不断地扫射着,形成了一道密集的火力网。单华荣看到身边的战友被敌人的子弹击中,心中的怒火燃烧得更旺了。他弯着腰,利用地形的掩护,一点一点地向敌人的工事靠近。突然,他发现了敌人火力的一个薄弱点。“从那边冲上去!”单华荣向战友们喊道。他率先朝着那个薄弱点冲去,战士们紧跟其后。然而,敌人也发现了他们的意图,集中火力向他们射击。单华荣感觉自己的手臂被一颗子弹击中,一阵剧痛传来,但他没有停下脚步。
“我要为死去的兄弟们报仇!”他怒吼着。就在他快要冲到敌人工事的时候,一颗炮弹在他身边爆炸。强大的冲击力将他重重地摔倒在地,鲜血从他的伤口喷涌而出。他的视线开始变得模糊,但他仍然挣扎着想要站起来。“一定要拿下阵地,取得胜利”单华荣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喃喃地说道。最终,单华荣倒下了,倒在了这片染血的战场上。他的战友们怀着悲痛和愤怒,继续向着敌人的工事冲锋。他们踏着单华荣等牺牲战友的鲜血,经过一番苦战,终于攻克了敌人在山头的工事。
单华荣虽然牺牲了,但他的英勇事迹永远铭刻在确山的土地上,成为了人们心中不朽的英雄传奇。他的牺牲激励着更多的人继续为了和平与正义而奋勇前行。
今天我给大家讲述了王春法、赵明山、单华荣三位烈士,在战场上为新中国的建立,英勇杀敌,悲壮牺牲的故事。单华荣烈士牺牲时只有二十一岁,正处在花季,正是豆蔻年华。如果生活在今天,还在上着大学,还会在父母面前撒娇,享受着和平幸福的生活。可是为了民族的解放,为了新中国的建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牺牲在新中国的朝阳即将升起的黎明,他们未能亲眼看到五星红旗,在天安门上冉冉升起。他们用自己的鲜血,浇灌着人民的幸福之花;用自己的生命,铺就了通往胜利的革命道路。
朋友们、同学们,我们要牢记英烈的初心,继承英烈的遗志,我们常常说五星红旗是英烈的鲜血染红的,今天的和平幸福生活是英烈的生命换来的。这句话听起来就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当你看到这些发黄的烈士证的时候,就能够真切的感受到烈士那鲜活的生命,就更加珍惜今天的和平幸福生活,就更加珍惜这窗明几净的学习环境。只争朝夕,刻苦学习,长大后报效祖国。我们也要参加到为英烈找家的活动中来,积极行动起来,献出自己的爱心,共同努力,多方调查,寻找有价值的线索,让每一位烈士都魂归故里。我的分享完了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