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城快满一个月了,除了几次工作外出,其余时间都呆在家里。跟大家一样,我们的信息也大都来自网上,以及亲朋好友之间。因为人在城内,所以比外部人多了些切身感受。
温暖的、愤怒的、无奈的……以及羞耻的。
比如,住医院逼着人刷马桶的事儿。我们都是普通人,碰到事儿只能是普通人的想法:多大点事儿是吧?没看人家都忙着吗,实在看不过眼,自己去刷了不行?
小时候爸妈教导我们,即便是到别人家去做客,也要勤快点。看到主人忙着,我们还拿起扫帚扫鸡粪呢。这住院又不是去做客,更不是住高档酒店,哪儿来那么多讲究呢?
虽然说是住院吧,但这位病人天庭饱满、耳聪目明。一开口声如洪钟,逻辑严密、思维清晰;抬手间挥洒自如,气势非凡。从头到尾中气十足,呈现出喜人的健康态。去刷个马桶,虽然气味有些难闻,但向来“自屎不臭”,又可以活络下筋骨,说不定有利于病体痊愈呢?至于这么娇贵吗?
其实我们得深入理解这位不能亲自擦马桶的同志。
比如杨玉环入宫之前,一定跟广西老家那些适龄少女一样,天真烂漫,活力十足。追逐笑闹、扑蝶采花都不在话下。可一朝选在君王侧,就侍儿扶起娇无力了。这份“娇无力”,是款儿,是范儿。久而久之,要没个太监搭手,他们可能真的不会走路了。所以我们得理解和原谅某些人可能真的没法亲自刷马桶。
著名早教专家蒙梭利博士就说过,儿童一定要在实际工作中获得身心发展。作为反例,她列举那些贵族贵夫人们把本来可以自己做的事情,比如吃饭穿衣梳洗如厕,都假手于仆人,势必造成身心的全面退化。是的,连如厕这么私密的事情,也得有下人伺候。古代朝鲜王子上厕所,要宣“梅花轿”,其实是一个移动豪华厕所,里面有四位侍女,帮助王子完成大小便前后一系列极富有仪式感的成套动作。
所以,我们就更有理由原谅不能亲自刷马桶的人。长期以来,我们剥夺了他们获得身心健康发展的机会。除了语言上的谄媚,让这些人长期飘飘欲仙之外;我们如对待瓷娃娃一般,细心呵护着他们的身心健康。食堂的饭都凉了,可是领导没来,大家怎么能吃呢?好意思吗?你忍心吗?你吃得下去吗?有领导的包裹送到楼下,虽然领导一般都人高马大孔武有力,但怎么能让他亲自去搬呢?在细致入微的主动服务之下,他的茶温永远正好;他一抬手,纸巾总在最佳距离,就连喝水量与如厕的时间,都是事先科学测算过的。毫无悬念,他也像《大江大河》里的水书记一样,长期雄踞单位最佳球员榜首。
你看,这待遇,恐怕月子里的孩子都要羡慕吧。偶尔水温没把握好,烫得小奶娃哇哇大哭;又或者大人忙着,任他饿得大哭,也得睁着滴溜溜的泪眼,看大人一步步烫奶瓶、调水温、冲奶粉…… 这样搞几次,就连几个月的小婴儿,也会慢慢明白:世界不是围绕他一个人转的。再饿,再愤怒,哪怕气得小拳头乱晃,脸色哭得发青——也没用。他得学会耐心等待,甚至有时候不得不放弃期待。
然而,某些人却没有这样的机会。只能任由“侍儿扶起娇无力”,下滑,下滑,再下滑,终于划到人性的最低处。
是我们,残忍地剥夺了他们感受真实世界的机会,剥夺了他们跟人类建立正常关系的机会,阻止了他们正常思考的大脑发育进程。他们已经很久没被烫过,没有饿过了,于是忘了:有些东西不能苛求,要耐心等待、要好言求索、要无奈放弃;更不记得人与人之间要互帮互助、互相理解了。
至于共克时艰?滚开,你们克,我不能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