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那天听吴伯凡老师分析现代企业管理中,提到了一个非常有趣且非常重要的观点,成功的企业绝对需要有一种能够成为企业操作系统的人,悄悄完成企业底层代码的书写,这样的人被称为“操作系统”。
如果说马云是阿里巴巴这个巨大的生态系统中最大的应用软件,那么阿里巴巴董事局的蔡崇信则是为阿里巴巴构建操作系统、书写底层代码的那个人。
我好奇地查阅了蔡崇信的资料,开始对这个长相透露着胡适般书卷气的男子大为佩服。当年他因为投资项目的事结缘马云,被马云所描绘的愿景以及强大的人格魅力深深吸引,这位毕业于耶鲁大学法学院的高材生,放弃了自己在90年代就已经年入500万元的高薪收入,投入到阿里巴巴这个当时还不叫公司的公司,且收入仅有每个月500元的初创团队,而当时他的老婆正好还在怀孕期,所有的人都认为他疯了,只有他自己才知道,自己选择了什么。
如今他已经是福布斯富豪榜上的前50位列榜人士,可又有多少人知道他在早期为阿里巴巴制定合同构建现代企业、融资等方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多年来悄悄筑牢阿里巴巴的操作系统的长久付出呢?
与激情澎湃的马云相比,蔡崇信的低调与智慧,外界还为他贴了一个很神奇的标签——“马云背后的男人”。他也被吴伯凡老师誉为马云阿里巴巴商业生态系统的风候,表面上看不见,实则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
我一下子乐了。
我突然明白了这种感觉,真的有点像我们使用智能手机或是电脑,平时我们熟悉或者是经常使用的是各类应用软件,往往记住的也是各类应用软件,却忽略了能够让这些应用软件正常工作的操作系统。
应用软件的闪耀与智慧,绝对离不开一个强大的操作系统,虽然这个隐形的重大福利,我们经常会忘记。是除非电脑或手机系统运行太慢,应用程序不能正常工作,感觉要崩盘时我们才会想起的重要东西。
就像从最初使用苹果4S到今天,期间我只用过一个三星手机,最终却因为使用过程中越来越慢的系统,放弃了使用它。若不是经历过那种慢的等待,我是很难感受到苹果系统的快速与稳定的。
原来应用软件只是决定了我们使用的方式,而崩盘的关键之举注定是操作系统。
02
企业管理如是,自我成长的系统与自我迭代也是如此。
我们每一个人安身立命,对外的沟通和联系可能就是我们的应用软件,人们往往也会记住这些直接与他们发生联系的部分。
但一个人的内在和底蕴,才是自我成长环境的操作系统,不停的优化和完善这个系统,最终才能让直接与外部发生联系的应用软件,长久的正常使用与稳定工作。
原来一个人的操作系统其实是外界看不见的,这个操作系统的构建,往往是一个人安静时的内在力量,就像大量的阅读、学习、思考的输入过程,不断对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认知进行自我迭代,表面上看这个部分往往被外界忽略,但实际上这部分,才是最重要的内容。
当这部分输入内容达到一定的境界,输出才会变得有价值。
当别人能够看到你的价值时,已经是由操作系统支撑的应用软件的使用价值了,我们的内在外在,其实是一个完整的整体,这才是真正的自我管理。
这两年,认识了不少有思想有内涵的朋友,他们为我的生命打开了不同角度的可能性,深深影响着我。
最开始与他们建立链接的时候都是因为他们闪耀的外在应用软件,但随着了解的深入,才会知道他们为了构建内在的操作系统,付出了比常人多太多的努力与心血。
只是他们自己可能也没意识到,这些才是决定他们外在闪耀的基础,没了这个部分或者这个部分不能够自我迭代与更替,那些外在的闪耀的应用软件,最终也会过时。
慢慢地、慢慢地,我发现自己也开始更加注重操作系统的建立,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地成为了一个谦虚的人。
当想明白的道理越来越多时,才发现自己过去那种不顾一切的自我表现,尤其是只注重与外界沟通时的积极反馈感受是多么的可笑,其实一些负面的感受与反馈,才对促进升级自我的操作系统有着根本性的作用。
就像现在每天再忙都必须抽出专门的时间来阅读,如果没有这样的输入,就会有一种焦虑感,总觉得自己头脑空空如也。
只有不断学习、阅读才能够为自己带来一种真正的心安,筑牢一种属于自己的安全感。
也是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我一点点的修复自己操作系统的各种Bug以及各种层出不穷的新问题,不断发现自己各种各样的无知。
慢慢地、慢慢地,整个人也开始柔和起来,再也不愿意当一个一碰就会用浑身的刺来扎人的刺猬。
我也开始厌倦与人争论、逞一时口舌之快这种表面的功夫,生活中看到这样的人,我总是能走多远就走多远。
这样的人,如同过去的自己,真的蛮可笑的。这样的人,注定是自我操作系统还未建立的人,最重要的是连自我觉察的认知都不曾拥有。
面对家人时,我开始不知不觉展现出自己最平静的一面。
也是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以前性格急躁、脾气暴躁的熊孩子,也开始变得柔和了。
03
孩子的成长就是如此。
丰富的底蕴才能真正成为生命的底色,通过不断学习,不知不觉养成终身学习者的习惯,才是这一生真正宝贵的财富,也才是自我操作系统不断优化的过程。
外在链接的部分,那些直接发挥作用的应用软件,比如说安身立命的基本职业能力、与人交往时的情商、沟通时的真诚等等,这一切都必须在内在操作系统顺畅的情况下,才能发挥作用。
在《思考快与慢》这本书里,传递出一个朴素的真知,我们多年来形成的理性思维往往并不构成我们做决策的依据,做决定时我们往往依赖的是人的本能和直觉。
但其实只有建立起稳固的自我操作系统,才会真正在外部的应用软件上,将理性思考的行为和习惯逐渐形成一种本能,变成一种直觉。
那天我与几个妈妈闺蜜团的朋友聚会,当我鼓励小朋友们不断进步时,我坦诚告诉他们:“阿姨以前就是个学渣,但现在觉得学习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所以现在暂时差,并不说明什么。”那些自己妈妈毕业于名校的孩子,惊讶的反馈:“妮妮阿姨,如果你都是学渣,那我们的妈妈又算什么呢?”我毫不犹豫地回答:“她们当然是学霸了。”
看着孩子们有点迷茫的眼神,我突然明白了这两年自己无意中不断构建内在操作系统的意义,其实一点一滴的改变与进步,就连孩子也是能感受到的。
从现在起,关注孩子那些决定成长的最重要的部分吧。
那些内在的、外界看不见的教育成果,虽然不能够像耀眼的分数与名校就读资格让人赏心悦目,立刻给出积极的反馈与评价,但却是最最重要的东西。
决定一个孩子能走多远、能够自愿一生去构建和不断升级自我的操作系统,才是最重要的事。
正如《小王子》里那句深刻的名言:“最重要的东西,是眼睛看不见的。”
正如没必要为别人展示内在操作系统一样,但这个部分的搭建与使用,肯定是真实存在且具有最重要的价值,我们只需默默的运行并不断更新就好。
阅读完喜欢请点个赞,如果能选关注,必是真爱啊!
作者妮妮:
曾任记者多年,获业内最高大奖。
11岁帅哥的少女心辣妈,有深度的话痨达人,真诚幽默的非著名阅读推广人。
欢迎与妮妮交流阅读与生活。
本文部分图片选自优美图跟网络,感谢原图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