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本章出自:八佾篇
【注释】
①去:去掉,废除。 ②告朔之饩 xì 羊:告朔,朔为每月的第一天。周天子于每年秋冬之交向诸侯颁布来年的历书,历书包括指明有无闰月以及每月的朔日是哪一天,这就叫“告朔”。诸侯接受历书后,藏于祖庙。每逢初一,便杀一头羊祭于庙。祭祀用的活牲畜叫“饩”,或指杀而未烹的生肉(烹熟则叫“飨”)。告朔饩羊是古代一种祭礼制度。
【翻译】
子贡想把每月初一告祭祖庙的羊废去不用。孔子说:“赐呀,你爱惜那只羊,我则爱惜那种礼。”
【感悟】
孔子生活的春秋末期,周王室已衰微,诸侯势力不断崛起,因此造成礼崩乐坏的局面。鲁国自文公起不再亲自到祖庙去行“告朔”的祭礼,只是供一只羊应付一下。成语“告朔饩羊”就是用来形容照例应付,敷衍了事。
但是,形式上的“告朔饩羊”说明相应的礼还不算完全泯灭。因此当子贡认为既然国君都不参加祭礼了就应该取消用羊供奉的时候,却遭到了孔子的反对。
虽然孔子主张祭祀之礼要发自内心,诚恳虔敬,但当人们的诚心已经大大削弱的时候,就必须要保留象征性的东西或仪式才能维系礼仪制度,使之不致完全泯灭。
虽然孔子意欲恢复周礼是为了稳定社会等级和秩序,但从继承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孔子的观点还是可取的。我们今天的一些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即使礼仪形式已经十分简单甚至只有象征性的活动或纪念物品了,对中华民族来说,其意义也是重大的,既传承文化又凝心聚力,因此也是不可或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