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自我形象这一块。之前通过个人领导力课程就知道,一个人是不可能拥有超出自我形象的成就。在今天的私董会中发现,公益人在自我形象设定上面非常少去采用一些世俗的标准。大家羞于说出口,或者说不敢想,或者说潜意识里禁止自己这么想。这些不能说出口的是,想着穿漂亮一点,想送孩子接受私立学校的教育,想有更多的旅行,甚至移民。
我们的公益理想在缺少这些世俗的标准后,有些不那么明朗。对于正在做的人如果没有亲身体验过理想的阶段性实现,也就意味着心中没有清晰明朗的图景。这个图景就是我们说的愿景。愿景不够清晰能有多少能量就值得考量了。
自我形象设定不清晰的背后还有一个在作祟的摇摆的信念:我们是否值得拥有更好的生活?这个好通常跟世俗意义上的高质量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这个摇摆的背后还有一个是:我们的工作是否会指向那个更好?我们需要投注100%的努力,还是50%的努力?这个100%是意味着我多少程度的努力,花多少时间精力?怎么平衡我的家庭生活需求?
我们常常会觉得矛盾的还有,我们的时间精力太宝贵了,应该尽可能的去解决那个问题,这是对使命的忠诚。长此以往,结果却是我们的健康被损害了。我们的家庭出现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因为我们的使命愿景上的追求,导致了这些不平衡,甚至我们的个人精神生活也因此会被耽误。
对于我以及我身边的伙伴来说,重塑自我形象似乎是需要去做的事情,也就是相信自己也值得过世俗上认为好的生活,那样的生活也是很有价值的生活。好的生活,意味着个人精神家庭事业社交等方面都可以平衡和高质量。这个好,需要一定的金钱来保证。这个金钱通常来自于职业。需要这些金钱就需要我们的公益事业是可以正向循环的公益,产生的价值中应该有金钱。
领导力课程中说,如果我们继续用过去的方式方法做事情,是不可能有突破过去的成就。就公益事业也是如此,现在是整个行业的从业者都没钱,如果一直按照过去的方式还是会继续没钱。如果我们真正想要为我们想要解决的问题作出贡献,我以及我身边的很多人很多人都需要去改变做事情的态度、观念和方式,需要去增强一些不具备,或者是不够擅长的能力,同时又要去挖掘那些自己所缺少的资源。
我们需要更好的自我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