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的《陋室铭》写到: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恬淡虚无,人要怎样才能达到这种生活态度?
对着一个三岁孩童讲“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肯定没有一个棒棒糖来的更有魅力。
对于刚步入社会尚在寻找温饱和依靠的年轻人来说,所有的归隐都是瞎扯淡。
俗话说的好,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切自由精神活动,或低俗和高尚,都要一定的经济实力做保障。
喜欢陶渊明在官场摸打滚爬之后的归隐,虽误落尘中网,一去三十年,但总归可以户厅无尘杂,虚室有余闲,时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个以利益当先的社会,似乎淡泊意味着不思进取,意味着众人之后,意味着佛系云云,其实生活不就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那需要攀比,自己舒适也便罢了。
各人在各自的岗位上兢兢业业,生活欢欢乐乐,有工作之外的爱好,有愤怒之外的撒娇,有孩童般的顽皮,有老朽才有的老道,不也很好。